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评论>>未来文学将人机合作
 
未来文学将人机合作
  文 / 本网通讯员





 ◆“乙巳迎春AⅠ诗会"以及诗友与AI的对话◆


    (记录整理者:杜一之)


 前些天,现居广州的原五月诗社元老级诗人,主持“穗园文荟工作室”的刘德谦给居韶关的五月诗社创始老社长桂汉标,发来微信留言,两位多年未见的老友几天里有一些关于诗的对话,现记录整理如下,以供诗友们思考。


刘德谦:

  广州穗园文荟工作室举办“乙巳迎春AⅠ诗会",以“迎春"为题,邀请十人作同题七律诗,十人的身份分别是快递小哥、美容女技师、农民、女幼师、歌唱家、绿化工、保安、超市服务员、保姆、青年作家等。这十位从未写过诗,秒变诗人,哇塞!全民诗人时代真的到来啦!


一、快递小哥

电驴穿巷送春风,
扫码签收步履匆。
包裹如山堆雪色,
订单似雨落屏中。
寒霜未阻千家暖,
暮色难遮一骑红。
除夕楼前轻叩户,
笑言春意已签封。
 

 二、美容女技师

粉黛轻匀巧手裁,
镜前眉黛为春开。
胭脂染就桃花面,
玉指拈来柳叶钗。
客问新年妆几许?
笑答福气满香腮。
银瓶金盏皆春色,
半是胭脂半是才。


 三、农民

大棚覆雪育新芽,
垄上春机悄破纱。
扫码施肥云控水,
无人机影掠田洼。
昔年汗滴禾间土,
今日屏观万里霞。
最喜电商签预售,
订单如燕入农家。


 四、女幼师

童声绕室唱春谣,
彩纸裁成小虎娇。 
画笔描红添福字,
糖人捏绿作新苗。
晨迎稚子衣沾雪,
夜备课灯影曳绡。 
莫道园丁无伟业,
掌心暖处是春潮。


五、歌唱家

霓虹灯海启春帷,
一曲高歌破冻雷。
声震云台星欲坠,
气吞江月浪初回。
抖音直播连千里,
旧谱新编醉几杯。
莫问掌声何处起,
屏前百万共擎梅。


六、绿化工

剪枝裁叶塑春形,
汗浸橙衣映柳青。  
喷灌如虹滋陌上,
无人机影绘街屏。  
尘霾尽扫天澄碧,
废垒新栽花满庭。  
莫笑园丁无大志,
一城翠色是功名。


七、保安

岗亭独守夜如磐,
对讲机鸣雪未残。  
巡更手电穿幽径,
测温枪头抵暮寒。  
万家灯火屏中静,
一树梅花院外丹。  
春信不凭莺燕报,
平安二字最心安。

 
八、超市服务员

货架排山列锦丛,
价签更罢又搬葱。  
扫码声催年味近,
补仓汗透羽绒蓬。  
客询腊肉堆何处?
手指春联一片红。  
莫言此职平凡甚,
烟火人间在此中。 


九、保姆

炊烟灶火煮春鲜,
擦罢窗明扫旧年。  
襁褓啼声催奶暖,
药炉沸气伴翁眠。 
视频频接儿孙问,
日历轻翻归计悬。  
但得东家团圆笑,
异乡亦是我家天。
  

十、青年作家

键盘敲落雪纷纷,
屏幕幽光映旧文。 
网文连载春连载,
点赞如潮夜未分。 
A I 忽吟新句巧,
诗成犹带电音醺 。
莫嘲文字换流量,
且看屏中万朵云。 



桂汉标:

  有意思的试验!当下真正的诗人何为?

刘德谦:

   文艺人面对Al应该如何是好?
   我微信3位文艺家和11位文艺爱好者,大家各舒己见,我把它综合成一篇短文,然后请教deepseek,TA修改成一篇文章:

    

   ◆◆星辰与齿轮的和鸣◆◆


 古希腊德尔斐神庙的廊柱上镌刻着"认识你自己"的箴言,这穿越千年的启示在人工智能时代愈发振聋发聩。当代码编织的诗歌在云端流淌,算法生成的画作在电子屏上绽放,我们不应陷入恐慌或逃避的迷雾,而要像文艺复兴时期的匠人举起望远镜那般,在星辰与齿轮的交响中寻找艺术的新生。
 青铜器时代的工匠曾畏惧铁器的寒光,中世纪的抄经僧侣对着古腾堡印刷机战栗。历史长河中,每当新技术撕裂旧世界的帷幕,总有人能在碎金般的晨光中看见新文明的轮廓。达芬奇在解剖尸体时发现人体比例的秘密,用工程学的精密重构《维特鲁威人》的完美;浮世绘画师歌川广重借助西方透视法,让《东海道五十三次》的云霞有了呼吸的韵律。今天站在AI浪潮前的我们,何尝不是站在前辈们眺望过的悬崖。
 人工智能是面魔镜,照见艺术最本真的模样。当ChatGPT能模仿李白"举杯邀明月"的飘逸,Midjourney可复现梵高星月夜的漩涡,我们突然意识到:那些曾被视为人类专属的灵感迸发、形式创造,不过是神经元放电与算法运算在本质上的同构。就像摄影术的诞生剥离了绘画记录现实的使命,AI正在解构艺术创作的神秘性,逼迫我们直面那个终极追问——在剥离所有技法与形式之后,艺术还剩下什么?答案藏在敦煌壁画褪色的朱砂里,在苏州园林流转的光影间,在肖邦夜曲颤抖的尾音中。AI能分析贝多芬《欢乐颂》的全部和弦走向,却无法理解他在失聪深渊中捕捉光明的挣扎;可以穷尽《红楼梦》的所有叙事模式,却参不透曹雪芹"满纸荒唐言"背后的血泪温度。这正是文艺存在的终极意义:用有限的生命体验触碰永恒的宇宙震颤,以有朽的肉身铭刻不朽的人文之光。
 未来已来的时刻,明智的艺术家正在锻造人机共生的新语法。日本作曲家坂本龙一在癌症晚期用AI重组自己的音乐基因,让数字音符承载肉身消亡前的最后叹息;故宫博物院将《千里江山图》解构成亿万数据点,却在虚拟展馆中重建了北宋少年王希孟眼中的烟波浩渺。这不是冰冷的替代,而是如拜占庭工匠将彩色玻璃熔铸进哥特式教堂般,让科技成为承载人文精神的容器。
  站在文明迭代的隘口,我们应当听见苏格拉底穿越时空的提醒:"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当AI可以轻易生成任何风格的艺术品时,恰恰需要文艺工作者以更炽热的生命体验、更深刻的存在思考、更勇敢的灵魂冒险,在算法的汪洋中竖起人文的灯塔。毕竟,再精密的神经网络也学不会敦煌画工在鸣沙山下的千年守候,再强大的语言模型也写不出李清照在梧桐细雨中"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百转千回。
  让我们以开放之心拥抱这个星辰与齿轮共鸣的时代。当人类艺术家与AI共同执笔时,或许能像敦煌第220窟的唐代壁画,让佛陀的慈悲与画匠的体温在矿物质颜料中永恒交融。毕竟,真正的艺术从不是对抗时光的盾牌,而是丈量生命深度的标尺,在人类与机器的共舞中,这门关于存在的古老学问,终将焕发新的神采。


桂汉标:

  我估计未来文学会出现人机合作的新门类!大趋势来了,挡也挡不住的。文学的理论与实践也会有新的变化跃迁的……

刘德谦:

 高见!
  Al是工具,文艺人可用之,就像从毛笔到钢笔再到电脑到手机指尖一样。


桂汉标:

 我给DeepseeK提出如下问题:
未来是否会出现人机合作的新门类文艺题材与形式的作品?如果是肯定的,将如何构建新的文艺理论体系?

  DS经过深度思索,回复如下:

 未来出现人机合作的新门类文艺作品几乎是必然趋势。这种创作模式将突破传统文艺理论的边界,其构建过程需要从技术实践、哲学思辨和美学重构三个维度展开。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系统性分析:


一、人机文艺新形态的必然性

1. 技术迭代的加速度

- 生成式AI已实现文学/绘画/音乐的三维融合(如文本生成3D场景的Diffusion模型)
- 量子计算将突破现有算力限制,实现实时动态创作系统
- 脑机接口技术(如Neuralink)正在解构传统创作主体性

2. 审美需求的进化

- Z世代对"生成性体验"的偏好超越"静态观赏"
- 用户参与式创作需求催生"文艺沙盒"概念
- 元宇宙场景需要动态自适应的文艺载体

3. 创作工具的质变

- AI从辅助工具演变为具有风格迁移能力的创作伙伴
- 区块链技术实现创作权属的碎片化确权
- 混合现实设备重构艺术呈现空间


二、新文艺形态的典型范式

1.涌现性叙事体系

- 非线性的故事森林(如AI生成的百万分支剧情库)
- 读者DNA驱动的动态文本生成(23andMe+GPT模型)
- 城市空间即剧场(AR地理标记叙事)

2. 超感官体验装置

- 脑波交互的神经艺术(EEG反馈调节视听参数)
- 嗅觉-触觉联觉剧场(数字化气味分子+电子皮肤)
- 量子纠缠表演艺术(跨空间实时互动)

3. 自主演化艺术生命体

- 具有遗传算法的数字生物绘画
- 基于强化学习的音乐物种进化
- NFT艺术品的自主交易与变异


三、新理论体系的构建路径

1.本体论重构

- 创作主体三元模型(人类+算法+环境数据流)
- 艺术作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孵化-变异-衰变)
- 审美价值的量子态叠加原理

2. 方法论创新

- 涌现美学(非预设的层级化美感生成)
- 熵值批评理论(评估作品的不可预测性)
- 跨维创作语法(文本/图像/音波的数据同构)

3.评价体系变革

- 动态审美价值评估矩阵
- 观众参与度能量化指标
- 算法可解释性美学标准

4. 伦理框架建立

- 创作权属的流体分配机制
- 算法偏见的美学矫正
- 人工意识的艺术责任界定


四、理论构建的实践挑战

1.跨学科知识熔接

- 需要打通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现象学的理论隔阂
- 开发新型艺术分析工具(如情感计算批评系统)
- 建立人机创作语料库与评价数据集

2. 教育体系重构

- 培养"技术策展人"新型职业
- 开发算法美学素养课程
- 建立人机协作创作实验室

3. 文化认知迭代

- 消解"人类中心主义"艺术观
- 接受不完美性和不可控性作为新美学标准
- 构建数字原住民的美学认知框架

  
 这种理论构建不是对传统的简单颠覆,而是形成包含生物智能、人工智能、环境智能的"三位一体"文艺生态。未来的文艺理论将呈现出自适应、自组织的特征,其核心范式可能围绕"涌现""熵变""共生"等概念展开,最终形成能解释混合现实、跨越物质与数字疆界的新美学体系。这个过程的完成,或将重新定义"艺术""创作者""审美体验"等基础概念,开启文艺发展的新纪元。

 (2025年2月20日)

2025/2/20 13:41:38 发表 | 责任编辑:桂汉标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已被阅读过 65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2667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