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诗歌密码◆
——组诗《罗坑同音字典》浅析
作者:斯 科
在粤北群山的褶皱深处,桂汉标的组诗《罗坑同音字典》如茶雾般升腾而起,将韶关曲江罗坑镇的千年茶史与当代振兴编织成一部流动的史诗。这八首以“阅、叶、爷、业、约、悦、越、跃”为音韵坐标的诗章,既是茶乡蝶变的抒情档案,更是解码中国乡村现代化进程的文化密码。诗人以茶为媒,在古典意境与现代语汇的交响中,完成了一次对乡村振兴的诗性诠释——那些浸润着晨露的茶叶,既是农耕文明的活化石,又是产业变革的冲锋旗,在沸腾的时代浪潮中舒展成一片片承载乡愁与希冀的绿色宣言。
全诗的构思如茶道般讲究章法,以“同音字典”为结构枢纽,构建起音、形、义三位一体的诗意空间。八个同音字如八片茶叶在杯中沉浮,既独立成章又彼此勾连:“阅”是牧牛反刍草原的生态阅读,“叶”是《茶经》流淌的文化血脉,“爷”与“业”的隔空对话,将祖辈的粗陶茶碗与现代茶厂的机械轰鸣并置,形成代际传承的蒙太奇。这种设计绝非文字游戏,而是以汉语特有的音韵美学,将乡村振兴的复杂命题转化为可触摸的诗意符号——当“约”字承载起扶贫致富的乡规民约,当“跃”的笔锋指向京华盛会的时代坐标,方音里的平仄起伏便与茶乡的命运共振,每一个同音字都成为打开历史与现实的多棱镜。诗人巧妙地将词典编纂的理性逻辑注入抒情诗的血脉,让茶乡叙事在“yue”的韵律回环中,既保持着《诗经》重章叠唱的古典韵味,又跃动着现代产业变革的强劲节拍。
在艺术表现的疆域里,这组诗作展现出惊人的意象熔铸能力。云雾缭绕的古茶树既是“南方有嘉木”的《茶经》遗韵,其岩壁扎根的姿态又隐喻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冲击中的坚守;“猴采红”的传说褪去民间故事的外衣,进化为乡贤返乡创业的精神图腾;就连最朴素的“爷爷辈泡水解渴”场景,也在草纸包装与现代品牌的对比中,获得了产业升级的象征维度。诗人擅用通感打通物象的任督二脉:风从茶林吹来的和鸣,既是听觉的“同一音调和弦”,又是嗅觉的清香漫溢;茶厂飞舞的“万千翠蝶”,既可视作嫩芽在生产线上的舞蹈,又可解为产业振翅的隐喻。这种意象的增殖效应,使罗坑的山水草木都成为会说话的文本——牧牛反刍的不只是青草,更是正在消逝的农耕记忆;茶叶舒展的不只是叶片,更是文化基因的现代表达。
语言的张力在古典与现代的碰撞中迸发火花。诗句间既有“柴米油盐茶”的泥土气息,又流淌着“阳春白雪”的文人雅趣;“抖音带货”的互联网热词与“杏仁香袅袅”的传统意境相映成趣,恰似紫砂壶里冲泡着网红奶茶。诗人以四行体的形式节制抒情,却通过跨行断句制造出语言的悬崖:“扶贫致富是新的乡规民约!”惊叹号如茶杵捣碎固化的语法,让政策话语获得诗的通行证。这种语体杂交非但没有造成审美割裂,反而在“云雾山中等待了多少岁月”的绵长呼吸与“茶香全世界”的开放宣言之间,架设起传统美学对接现代性的话语桥梁。当草纸包装的质朴遇见赤珠香茶的精致,语言的褶皱里便生长出文化自觉的根系。
组诗最深层的价值,在于它超越了乡村振兴的常规叙事框架。诗人没有停留在产业数据的赞歌层面,而是以茶为解剖刀,切入文明转型的神经中枢。在“业”的狂欢与“越”的忧思之间,隐藏着对发展悖论的深刻洞察:标准化厂房吞噬手作温度时,如何守护古茶树的岩韵?电商直播拓宽销路时,怎样留存“猴采红”传说的人文肌理?这种反思性在“杏仁香袅袅,尽显茶乡哲学”的结句中达到高潮——杏仁的微苦与回甘,恰似发展的阵痛与收获,而“袅袅”的不仅是茶香,更是对急功近利的温柔抵抗。诗人将乡村振兴置于生态美学的光谱下审视:茶林间的云雾不再是生产障碍,而是品质认证的自然印章;民宿的灯火不只为招揽游客,更是重构“诗意栖居”的空间诗学。这种超越功利主义的视角,使罗坑的变革叙事获得哲学纵深,每一片茶叶都成为生态智慧与人文精神的结晶。
当组诗终章指向“茶香全世界不排斥咖啡”的愿景,罗坑的故事便升华为文明对话的隐喻。这不再是简单的产业出海蓝图,而是以茶为舟的文化自信宣言——正如诗人在“跃”的篇章中让龙腾虎跃的东方意象与咖啡的西方符号并置,乡村振兴的终极目标不是复刻城市文明,而是在现代化进程中确立乡村的主体性。那些曾被草纸包裹的粗茶,历经品牌化、产业化、文化化的三重淬炼,最终在诗行间舒展为兼具经济价值与精神向度的文化符号。桂汉标以诗人的敏锐捕捉到,茶叶的每一次沉浮都是传统与现代的博弈,茶汤的每一道色泽都在书写乡村命运的转译密码。
这部《罗坑同音字典》最终超越了地域书写的范畴,成为观察中国乡村现代化的诗意透镜。在“阅叶爷业约悦越跃”的音韵轮回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粤北山乡的产业蝶变,更是整个农耕文明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那些浸润着月华的古茶树,既是从《茶经》里走来的文化使者,又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绿色先锋;牧牛反刍的草原既是生态保护的样本,又是乡愁记忆的保存地。当最后一缕茶香在“自然真味”的期许中飘散,这组诗作已完成其终极使命:它证明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命题,更是一场需要诗性智慧的文化觉醒——唯有当机械轰鸣与虫鸣鸟叫谱成交响,当电商数据与茶道美学达成和解,现代性才能真正在乡土中国扎根生长。这或许就是桂汉标留给时代的最深启示:在茶杯中旋转沉浮的,从来不只是茶叶,更是一个民族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文化定力与创新勇气。
◆罗坑同音字典◆
(组诗)
作者:桂汉标
◆阅◆
罗坑是一本独特的字典,
诞生于山水由来久的乡间,
夏秋季节人们纷至沓来,
看牧牛悠闲反刍于大草原。
那是它们在查阅字词么?
万千草叶茵茵铺向远天,
风从四周的茶林中吹来,
奏鸣同一个音调的和弦……
◆叶◆
起源于唐代一部《茶经》,
多少载的传承芳香氤氲;
南方有嘉木,韶州出好茶,
这一片叶子终有无尽含蕴。
古茶树在高山岩壁间扎根,
云雾月华让每片叶子醇清,
传说只有猴子才能攀岩采摘,
才让后人以“猴采红”命名……
◆爷◆
爷爷一辈在山里讨生活,
餐风宿雨总归是简朴劳作,
采摘猎狩外加山边垦植,
摘一把山茶叶泡水解渴……
供销社来了只收购现货,
草纸包装绿茶没显其价值;
不加工不潮流资源怎利用?
爷爷呵猴哥来作新的选择!
◆业◆
业是创业,重回故乡山野,
乡贤引导,从犹豫到果决:
珠三角虽已赚钱上了道,
夜梦乡愁总有些许欠缺……
好山好水,不再沉睡不觉,
立足资源,形成新的产业:
种茶制茶,厂房建起来了,
茶乡喧腾,飞舞着万千翠蝶……
◆约◆
云雾山中等待了多少岁月,
古茶树终听到新时代邀约:
柴米油盐茶,既属下里巴人,
诗画书禅茶,又是阳春白雪。
猴哥们更看重邻里和谐,
真的好是众人心手相携;
荒芜的老茶园重加精管了,
扶贫致富是新的乡规民约!
◆悦◆
多年培植幼苗长成大树,
悦人品牌开始引人注目:
雪花岩,猴采红,大甘春,
还有赤珠香茶,仙露茗珠……
更喜悦带动旅游餐饮民宿,
增收致富也拓宽了门路;
偏远山区小镇名播八方,
乡村振兴远景正风歌云舞……
◆越◆
是穿越跨越?还是越来越?
茶乡的越,应视作从头越;
十多年发展,也许遇到了瓶颈,
做大做强,当下该如何解决?
何况大变局了、内循环欠缺,
下行风波来,不容失据怠懈。
同心自信砥励迎难前行吧,
杏仁香袅袅,尽显茶乡哲学……
◆跃◆
集结号,将响于京华盛会,
新征途,定奔来各路梯队;
甩开阴谋羁绊走向既定目标,
茶乡可见龙腾虎跃云篜霞蔚?
新的蓝图中找自己的方位,
每一片茶叶舒张独特经纬;
茶香全世界哟,不排斥咖啡,
未来已来,可品出自然真味……
(2022年10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