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然《我的农民爸爸》浅析
由于地域、年龄、经历、文化和性格各方面的原因,每个人眼中都有不同的父亲形象。由于每个人的素养和心态不同,或许对父亲的身份认同不一,有的人觉得,自己的父亲不是将军、科学家、干部,不值得赞美;有的人以为,自己的父亲一介农民,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父亲就是父亲,抱着客观、平等的心态,我们铭记或歌颂父亲,理直气壮,大可不必心存身份的自卑感。
辽宁海城的徐福利(@而然)老师这首小诗,标题就堂堂正正、自豪而坦然地亮出父亲的“农民”身份,以诗为自己的父亲立传。可父亲普通又平凡,家长里短,纷繁平淡,事无巨细,胡子眉毛一把抓,能写成诗么?怎么化平凡为艺术,化庸常为神奇,作者胸有成竹,吟哦自如。
从宏观上,将父亲个人的际遇,与国家的命运相联接。
“他是从旧社会走进新社会的/仿佛燕子飞进了春天”,特殊的历史转折和个人的命运巨变,心情、生活、工作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啄泥垒巢。营家建国/捕蚊逮蝇,肃寰清宇”,个人命运跟国家同频共振,荣辱与共,你能说农民父亲碌碌无为,不值一提吗?这不是诗人可以拔高,而是客观冷静,实事求是描摹,历史唯物主义的思辨高度不言而喻。
从微观上,将父亲喻为“被栓了一冬的牛”,形象,贴切,质朴。
“嗅着清芬,嚼着新嫩”,被解放的牛,欣喜,自由,使不完的劲,正如父亲辛勤耕耘,虽累却快乐着。没有精神枷锁,参加新中国的建设,满怀豪情,对未来充满美好向往。
从生活细节上,捕捉人物心灵的微光。“不挑穿戴,总着一身旧衣/不择饮食,粗茶淡饭足矣”,父亲物质需求不高,节俭,平淡,“吃进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具有牛一样的品格和情操,可爱,可敬。为国耕出万担粮棉,为家献出遍体温暖,值得铭记,值得发扬。
从精神传承上,总结出父亲的优秀品德和追求,长出绿色的欣慰,如一块泥土;照亮整个家庭,像一盏油灯。
他的优良品质和精神,一直令诗人缅怀、学习和传承。
没有艳词丽句,没有故作高深,没有滥情煽情,短诗拿捏有度,粗线条概括父亲的经历和贡献,凝练总结父亲的品行和精神内蕴,是一篇诗意的人物评传,让我们对“父亲”的一生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更为诗人有这样一位不贪图个人享受,无怨无悔为小家为大家做出无私贡献的父亲而骄傲。
附:我 的 农 民 爸 爸
诗/而然(辽宁海城)
他是从旧社会走进新社会的
仿佛燕子飞进了春天
啄泥垒巢,营家建国
捕蚊逮蝇,肃寰清宇
他就像一头被栓了一冬的牛
被放到了春的田野
嗅着清芬,嚼着新嫩
矻矻耕耘,虽累却快乐着
他不挑穿戴,总着一身旧衣
他不择饮食,粗茶淡饭足矣
但他却为国耕出了万担粮棉
却为家献出了遍体的温暖
他的一生就如一块泥土
长出绿色就是他的欣慰
他的一生就如一盏油灯
但却照亮了一个小屋
他离开我六十多年了
可我却总觉得还在我的身边
因为他留下的被仍在为我御寒
他留下的盆碗仍在盛着五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