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铺导作文上台阶
秋天的夜晚,没有了往日的燥热与喧嚣,秋风在夜色中悄然穿行,风儿掠过树梢时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是树叶在窃窃私语。风儿拂过草丛,草叶奏起细碎的乐章,其间还夹杂着稀疏的蝉鸣,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秋夜独特的交响曲,为夜色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窗外,一轮明月高高升起,月光洒在操场上,给老旧的篮球架涂上了一层银边。
萧逸云点亮了他心爱的伙伴——煤油灯,将灯芯往上调了调,昏黄的光晕顿时明亮多了。
他今晚要批改上次的作文《秋游白云山》。其实语文老师最头疼的就是批改作文了,一个班上六十多个学生,光作文本放在一起就像一个小山一样。要一本一本逐字逐句的看,要用红笔圈出语病和错别字,非常耗时耗力,但萧逸云却热衷其中,他因为自己对诗文的热爱,经常投稿发表诗文,这不,上次暑假里写的《小妹放牛》又发表在报纸上了。
萧逸云看到大部分学生的作文都写的比较好,大多是时间的顺序来写的,事情的经过描写的比较清楚。当然当看到一两个学生写的好像流水账一样的时候,萧逸云摇摇头,用红笔批示:“不要平铺直叙,要写出五官的感受,比如听到的声音,看到的颜色,吃到的味道……把心里的感受写出来。”
张小华这次的作文进步很大,小华把他在白云山捡板栗时被一颗板栗砸中头部,同学们哈哈大笑的事情写的活灵活现,让人身临其境。他还写出:“风像顽皮的孩子,把落叶追的满山乱跑。”萧逸云高兴地批示:“比喻十分贴切,很有想象力,希望你的作文越来越进步!”
夜渐渐深了,煤油灯的火苗有时会跳动几下,爆出细小的火花。萧逸云的眼睛累了,他习惯性地用手揉了揉,起身拿起暖水瓶倒了一杯热水,慢慢喝了几口,缓解了一下疲劳,又坐到桌前来。
这一次看到的是林西文的作文,林西文的文章一如既往的逻辑清晰主题明确,写出了溪水的清澈见底,特别是站在白云山山顶的一览众山小的视野开阔,点明了人只有在最高处才能见到最美丽的风景的主题。他写出:“溪水冰凉的感触从脚底爬上脊背;站在白云山巅,仿佛伸手就能触碰云朵,那洁白蓬松的云随风涌动,恍惚间便觉得,若将它轻轻铺展,便能接住白云山的黄昏。”萧逸云嘴角上扬微笑起来,把这句话用红笔画上波浪线,又在旁边批示道:“太有想象力,生动形象让人惊叹!希望你继续加油越写越好!”
萧逸云深知批改作文的过程,不仅仅是修改文字和句子,更是与学生们的心灵对话,他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写下不同的批注。对于写作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他的批注会更具体而详细。他就像是一位耐心的引路人,一步一步走进写作的大门;对于写的比较好的学生,他则注重启发和引导,鼓励他们发挥优势大胆创新。
只有高丽洁的作文和大家不一样,因为最近她帮妈妈忙着家里的事情,做家务喂猪,还要去医院照顾爸爸,她没有去白云山。
她写的题目是《感谢萧老师的家访》,文章先抑后扬,刚开始写自己的烦恼和压抑,再写班主任萧老师的家访,最后写老师和“帮扶小组“给自己和爸爸妈妈的帮助,使得自己心情好转,回到学校上课,成绩稳步提升。在文章的最后她写道:“班主任萧老师的那次家访,就像一次温暖的星光,照亮了我黑暗的日子,同学们的帮助,又像冬天的太阳,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力量,这份恩情我将永远铭记于心,我希望自己长大后能成为像萧老师一样的人,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看到这里萧逸云欣慰地笑了,他批示道:“这篇文章写的真挚感人,除开大家的帮助外,你自己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老师相信,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就会走出自己精彩的人生。加油!”
不知不觉到了半夜,作文本才只看了一大半,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批改作文往往是两到三天的时间。他放下红钢笔,感觉肩颈有点僵硬,就伸了个懒腰舒缓了一下,然后用热水洗了脸和脚,最后吹灭了煤油灯躺在床上,在学生们的作文画面中微笑入睡。
因为备课和上课的忙碌,萧逸云第三天才看完了全部的作文,他心想这次因为秋游大家都是亲身体验,有真情实感,大部分同学的作文写的比较好,自己很想再花时间帮学生们辅导辅导,提升提升,这样整个写作水平就又会新上一个台阶。
说干就干,这天晚上放学后,萧逸云留下了一批写作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他要给他们补课,要给他们树立信心,消除对写作的恐惧感。
萧逸云亲切地对学生们说道:“同学们你们见过盖房子吗?盖房子首先是要打好地基是不是,我们写作文也是一样,要打好基础啊。”
他在黑板上写上“什么风景——什么趣事——什么感受。”三种分类的六个大字,又要大家拿出草稿纸抄好,叮嘱大家每次写作文前,要把好思路理清顺序,这样写起来起码就不会乱了。
萧逸云手把手教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好玩的,想到的写到不同的分类里。
“有的同学写的山顶的云很美,到底怎么个美法?它的颜色是什么样的,它的形状有什么变化没有?”萧逸云接着问学生们。
有一个虎头虎脑的男生站起来回答道:“萧老师,我想起来了,那天山顶的白云刚开始像棉花糖,后来又像一头大象,还像一条龙,反正变幻莫测的。”
“说得好,把这些动态都写进去呀,文章就变得生动形象起来了。”萧逸云向这个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
在萧老师的不厌其烦的辅导下,这群学生慢慢找到写作文的方法,对自己有信心了!看到这一幕萧逸云非常高兴,他看时间不早了,就让学生带上作文本回家修改去了。
辅导作文写的比较好的一批学生,是在星期六中午放学以后,像张小华、林西文、高丽洁他们都在其中。
对于这类学生,萧逸云要求他们不要满足于现状,而是文章中要有深刻的思考,给文字以灵魂。萧逸云鼓励他们:“有机会多多阅读名家的作品,比如朱自清的《背影》,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鲁迅的《野草》等。我给大家带来了几本杂志,《小溪流》、《湘江文艺》、《人民文学》,你们可以轮流翻看并做好笔记。”他顺手把杂志发给了学生们。
张小华他们聚精会神,如饥似渴地翻阅着,并时不时的在本子上抄下精彩的句子。
最后萧逸云总结:“同学们,除高丽洁外,很多同学写到了在白云山打板栗吃板栗的情景,假如能结合爬山的辛苦和坚持,把景物和感悟结合起来,文章就不仅是写的好,而是更有内涵和力量了,明白吗?”
“明白!”学生纷纷点头回答,并表达这个周末好好修改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