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上过几天学,识不了几个字,与书的距离似乎很远。然而,当我的思想伴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熟时,对父亲的认识不断深刻——父亲是本厚重的书,一本值得我一生品读、激励我永远处于成长状态的书。
父亲让我读懂了勤劳。由于家境贫寒,在小学挣扎式地读了二、三年后,父亲便成了家中的“劳力”。本不该属于他这个年龄的劳动负担压碎了他儿时本该拥有的幻想。或许是惨酷的现实激发了他近似倔犟的志气,无论干什么,他都想比别人强,从来都不服输。这也在不知不觉中使他养成了勤劳的习惯。在我的记忆里,不管春夏秋冬,不管刮风下雨,父亲没有闲着的时候,每一天都非常紧凑、也非常辛苦。家里事多,我自然也少不了被差遣,可好玩的天性让我对父亲产生了埋怨。看到自家总比邻居忙,觉得有些不解?父亲却告诉我:“家里忙、有事干是好事,一个家如果没事干也就不象家了”。当时对这句话不以为然。而今才认同了其中的道理:有事干,一个家才会有生活的气息,人生才会有意义。由此我觉得,父亲这辈子虽然只是在田间地头里渡过,可谓卑微,但他的人生很饱满、很充实。对于一个普通人,这也就够了。
父亲让我读懂了责任。责任是个沉甸甸的词,也许父亲从未想这么深刻,他觉得自己干每一件事都是为了生活,没有更深的含义。但当我所站的角度被岁月垫高以后,再去回顾我少年时代眼里的父亲时,内心总有抵制不住的感动。父亲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似乎农村“爷们”该有的一些嗜好他不仅不沾,而且不会,感觉挺“女人”的。孩童时我都有点因为父亲这种“女人味”觉得没面子。这触使我上小学时就偷偷学着抽烟。一些邻居也经常调侃父亲,觉得他太抠。但父亲坚持我行我素,从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有一次,一个好打牌的邻居问父亲:整天就知道干活,连打牌都不会,怎么憋得住?父亲说:“我天生就是个劳苦命,要是哪一天上午玩牌,心里总会担心下午一家人没饭吃。”那时候听了这句话感得好笑,觉得父亲小题大作。如今才理解,父亲心里装着的其实不只是一家人吃饭的问题,那是一个男人的责任。
父亲让我读懂了本分。在苦水中泡大的父亲心里总想着挣钱,想着让一家人的日子好过点。只要能够挣到钱,别人吃不了的苦他能吃,别人受不了的累他能受。但父亲决不唯利是图,面对利益时,他所显现的是憨厚、本分,从来不会有非分之想。那一年父亲与邻居合伙租了一大块地种西瓜。一个老板为了抢购西瓜,提前给了二百元订金。过了一段时间,西瓜熟了,老板开着车来拉西瓜,算账时,双方都把两百元订金给忘了。载满西瓜的汽车开出几百米了,父亲才突然记起订金的事。邻居说:就装作不知道吧,人家当老板的对两百元钱想不起来,我们分了算了。但父亲硬是不肯,骑着单车追了上去……要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二百元钱对于一个农民还是有一定诱惑的,但父亲抗拒了。
父亲让我读懂了爱。父母结婚成家以后,日子过得特别艰难,听母亲说,有一段时间,连做饭的锅都是向别人家借的。这样的境况迫使父亲对生活非常苛刻,每一分钱在他心里都显得格外沉重。或许因为对这种“沉重”的滋味体会太深,他总是尽力让我不去感染这份的“沉重”。记得上小学时,每当下雨,同学们大都光着脚丫,戴着斗笠上学。唯有那几户父母吃“国家粮”的同学穿着长筒雨鞋,撑着小雨伞,显得“鹤立鸡群”。雨伞和雨鞋成了很多同学心中的梦。我也不例外。但当时我们家5口人,只有一把旧油纸伞……我的这种梦想显得有点奢侈。不过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作为鼓励我学习的一种手段,给我买了一把小黑伞和一双长筒雨鞋。让我在同学们之中出尽了“风头”。即使到了现在,回想那把小雨伞和那双小雨鞋,我的心里仍然有一种莫名的自豪和骄傲。
而今,我在父亲血泪的劳苦中成家立业了,父亲却伴着我的成长渐渐衰老。每当我看到父亲有些浑浊的眼神,两鬓泛白的发丝和脸上淡黑的皱纹,心头就生出一阵痛感。我所拥有的一切,不都是靠着父亲的生命精华才得以实现吗?尽管父亲是个没有文化的普通农民,但他却展现了真正男人的形象,他让我懂得了“男人”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