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的速度,一下子超越了春天的预报
美的传播一下子唱累了时代的歌喉
在春雷就这样另起一段的时辰。我坐在藤椅上
零星地记下走得缓慢的背影——
扶持水泥路的芒花,丈量天空广度与宽度的云雀
不断长高的楼房,体态入时的游泳池
惹笑天空的白云,台阶上练习音符的学童
反复唱着劳作号子的蜜蜂……
一天天辽阔。一天天给了视野一个个世界
初春的水位在抬高。我内心的河流从
心存感激的瓶口溢出
我无意流露一个平凡诗人的平凡的感动
没有人不跑步追赶一种生长
是否历史需要提前书写?
我经过阳光与声音的变化,以及
春天里不可抵挡的力量
面临着青春发育
……
——节选于我的诗《这个春天》
我是两栖教师,左手文学,右手教书。这个自喻成型是2004年后的事情。
2004年前,文学仅仅是爱好,打发着充盈的青春水愁,挥霍着过于旺盛的青春想象。期间,我订阅过《世界文学》、《人民文学》、《星星》、《诗刊》、《小说选刊》、《散文选刊》、《散文诗》等杂志,文学书籍占据了二千多册藏书的一半以上。1994至2004年间,我尝试写过散文、诗歌、小说、散文诗、教育随笔、评论等文体,诗歌草长莺飞,朦胧诗占三分之二以上为实验性写作,创作率性而为,全是一路散打,情之所致,言之所发,享受着挑战汉语组合的神奇极限。语不惊人誓不罢休,我在辞藻与思想之间游离,乐此不疲。
十年沉浸一朝醒。2004年,是我文学转型的分水岭。我的文学创作迈向第二个阶段,从高空舞蹈降落基本的平原,即从实验式写作的神台下来,关注现实,关注当下,逐步演绎喜闻乐见的作品。转型终结了我诗歌与诗教长期平行行走的分离状态,开始了互养互进的尝试,好比武林高手多吸收了一种内功,功力大增,打通奇经八脉。这个要归功于冯铁山教授的点拨,让我从无病呻吟的海市蜃楼中重返大地,操起文学那生锈而粗重的锄头,它是躺在我指间喘息,等着我开垦彼岸的苍苍蒹葭。
2008年,又是我文学创作的转型期。这得益于我生命的第四位贵人——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著名诗人丘树宏的影响,其创作的关注现实主旋律,选题独到的系列作品启发了我,震撼了我,例如诗集《以生命的名义》、《共和国之恋》等宏大写作,使命式写作。2004年前,写作遵循心灵自由原则,云端跳舞;2004年至2008年,自主性觉醒,梦想开始华丽转身,写作开始服务于现实,助推于诗教事业;2008年开始,写作科研化,以教育科研的职业敏感去经营写作,创作走向高度注重选题策划,全面扬长避短,盘活自己的资源。从此,诗歌与诗教密不可分,相融相利,互补互进。下半年开始写作“影响中国的百位香山历史名人”朗诵诗,结合中山市历史文化名城的政治诉求,以朗诵诗的形式讴歌香山名人。《还看香山》的创新颇多,双色印刷,诗为主,人物简介、中国坐标、相关链接、历史图片为辅(500余张),主次分明,诗歌与篆刻结合,图文互印。一册《还看香山》,半册中国近代历史。该书2009年获中山市政府五个一工程奖(三年一次),是该次评选的诗集最高奖。
一个语文老师不爱好文学,自己不能写点文学作品,很难想象,他们是如何辅导学生读书、写作的!悲哀的是,中国语文教师80%的现状就是如此!现代尤是如此!读了20年书的师范毕业生,写起文章连现在高中生中等水平也不如!思想苍白,章法凌乱,语病俯拾即是,真是不配任教典雅而诗意的汉语!那实质也暴露了他们——粗鄙、空虚、贫穷的心灵!
语文是以语言为核心价值取胜的学科。如何强调语言表达的素养在师生中的分量,都不为过。抄录一篇与此相关的呼吁文章《教师素养需要提升》,应《中山日报》教育周刊热点话题“中山市要不要设立‘校园文联’” 而草,发表于2010年1月16日,全文如下:
教育是文化的最大载体。成立校园文联,意味着校园文化的升格,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意味着素养必须提升。从某种程度而言,才能从单一人才迈向创造型人才。譬如说,语文老师,需要半个作家诗人的素养,或者说画家化,才能引导学生把作文演艺为文学;美术老师,需要半个画家的专业,或者说美术化,才有能力指导学生把涂鸦升格为作品;舞蹈老师,需要半个舞蹈家的能耐,或者说舞蹈化,才有资格指导学生从跳舞迈向舞蹈的殿堂……
长期以往,我们的老师是单条腿走路,在现实中摇摇晃晃。放眼身边,你会发现,老师的素养过多满足于教学艺术的要求与培训,而对于学科本位的知识以及相关的姐妹学科知识缺少融通,更缺少融通后的创造性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强调教师的知识背景,教师要达到比自己所教的知识丰富50倍,才算是一个好老师。
当然,成立校园文联,校园文化的支流汇向社会文化的主流,其文化信息量的倍增对于教师也是有益的,也是放眼看专业的。文艺是心灵的倾诉,是思想、感情和才情挥洒的自然流露,绝非程式上的拔苗助长所能凑效的。
成立校园文联,让富有文艺素养的人当教师,吞吐宇宙,关照灵魂,中山教育,中山文化才会亮点更亮、特色更特、优势更优。
粗鄙的语言只能培养粗鄙的人;优雅的汉语可以拯救粗鄙的灵魂。我不敢说,文学上我取得到多大成绩,但它润泽着我,给我的谈吐多一份书生气,给我的课堂多一份儒雅之美,给我的学生多一份春风化雨。左手文学,右手教书,多一条腿走路,虚实相融,现实铿锵梦想飞扬。余光中先生曾说: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当你的女友改名为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
理论是灰色的,我的文学之树常青。
我写故我在。我诗故我在。我在路上。我的文学作品先后散见于《诗刊》、《星星》、《文学报》、《散文诗》、《诗歌月刊》、《诗选刊》、《作品》、《中西诗歌》、《广东教育》、《风景线》等近百种刊物。先后出版个人诗集4部,主编各种文集数十部,母语与诗教结合,让汉语唱起了生命之歌。
文学伴着我成长。一年一个阶梯,一个一个亮点,让文学为语文教学引路,那一连串的足迹,一连串的纪录,一本本的诗集,承载着一位语文老师的梦想与荣光。如今的他,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作家协会会员、中山作家协会理事、中山诗歌学会理事、中山文艺批评家协会理事。请看他的成长路——
2001年,《诗刊》社高级学员培训结业,参加在东莞市厚街举行的“南粤诗会”;
2002年,《星星》诗刊高级学员培训结业,与朋友合著诗集《跨越》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2003年,闯进中山市文坛,此后数次荣获市有奖征文二等奖(一等奖仅1人);
2004年,个人诗集《夏日打开大海的窗子》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同年加入广东省作家协会;
2005年,组诗《清醒》荣获国际“玛宁宁青年诗歌大奖”中文组唯一大奖;
2006年,诗歌《写给春天的伊妹儿》获诗刊社举办的“全国校园同题诗”二等奖(一等奖1人),作为中山市四个代表之一参加广东省青年作家代表大会;
2007年,《叶财生短诗选》(中英对照,北塔翻译)入选“中外现代诗名家集萃”,银河出版社出版,10月出席“第二届东南亚华人诗人大会”并作专题发言;
2008年,成为中山诗歌学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诗作在市大型会上朗诵,10月随市文联团赴西北采风;
2009年,成为中山文艺批评家理事、中山作家协会理事,5月跟随“中国诗歌万里行”一行奔赴四川地震一周年采访,出版诗集《还看香山——弘扬百年香山的大国民诗章》并获市五个一工程奖文学类优秀奖;
2010年,主编的全国第一本名人写孙中山的新诗集《孙中山颂》即将出版。
经济的繁荣掩盖不了母语文化当下的缺锌缺钙,母语的繁荣却是使经济文化转速最强劲的发动机。行文至此,想起古埃及人信奉的众神玛特。她乃掌管真理、正义及法度的女神。玛特头上佩戴羽毛。人死后至冥府,心脏必须称重,玛特便把她的羽毛置于天秤的另一端,以称出那人心的重量。
我喜欢这根羽毛。母语就是这根有大重量的羽毛,它或许填不了千疮百孔的天,补不了龟裂苍黄的地,但它恰恰足以称出一个民族文化积淀的份量。
2010年2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