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站人山人海的签售会上,方文山的笔头如同装马达般运转在不停更迭的书与书之间。“文山,合个影吧”,整个下午同一句话,几乎换了上千种音色,他频频侧身前倾只为尽力配合面前的蜂拥。我架着相机、抱着书彳亍于黑压压的人群中自认艰难。当时哪里知道都傍晚了,文山却连早饭都没下肚……
过去未算艰苦 如今未达成功
几站的城市签售下来,方文山也很疲倦,但面对媒体仍不忘介绍:“想要比较完整地了解我,请读《方道·文山流》吧。”书的火爆印证了他的影响力,可被问及“成功的秘诀”时,他却显得纳闷:“我现在应该可以算是公众人物,但离成功还有很远啊,而且,我也不觉得过去很艰苦。”在未入行之前,他当过推销员,甚至帮人送过外卖,如果没有遇上宪哥或杰伦,那段日子可能一直在延续。所以他把这看作是人生的收获。“现在的行业没有什么不辛苦的,开车的司机或保险从业人的工作都很折腾。生活确实很累,但最重要要积极!”
伯乐发掘千里马,方文山有一句座右铭:“机会比实力重要,但实力不足时,机会肯定会流失。”很多制作人创作要依赖“灵感的瘾”,文山却一直刻意地强化自己的专业度,所以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他最欣赏龙应台在文字针砭时弊的勇气;创作风格受宋词影响,特别钟爱李清照和李煜的作品。“读书也能积累阅历。在遇到瓶颈时,能靠知识把关出品也算是战胜自己吧。当创作形成系统,会提高个人风格的识别度。”文山如此给胜利下定义。那行云流水的歌词,是阅读经历了岁月咀嚼淘出来的金。
“消费”方文山 标签非独家
方文山与周杰伦是一对黄金组合,每当被深究“谁成就了谁”时,他总是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周杰伦成就我。”是的,人们认识他,仿佛是从那段段华丽浓郁的中国风歌词开始。可是文山却一再纠正“中国风不是我独创的”。他从不排挤自他之后爆发的“跟风”,毕竟能使口水歌纵横的流行乐坛更多元化不是坏事,他这样认为。
如果将“方文山”视作一道标签,旗下的产品有哪些呢?音乐?词作?文山拒绝大家将其与“中国风”直接 划等号。在他创作的大约300首歌,但其实中国风只占了1/7的比例。而且,他的兴趣还有很多哩。“我觉得‘方氏产品’除了词作还包括与创作相关的文字,创意设计及影像作品。我以前的梦想是当导演,我还有编导证呢!”说到这里,这个沉着的男人突然显露出一丝孩子气,今年他将自编自导一部具有音乐元素的纯爱电影《听见下雨的声音》。虽然演员还没敲定,但他已明确不会和周董的《不能说的秘密》有雷同。
创作的世界多姿多彩,文山有自己的一套创意论——居家布置的多元化设计,写中式的文字头顶鸭舌帽随意得有点痞子气。这些可能不大搭调的Mix,文山归结为“贪心所至”,可野心却一点都不蓬勃。问到他的创意小店生意火不火,他一直笑着摇头,叹说到:“经营太伤脑筋,那些快活的玩意儿都是工作调剂,我还没敢那么大想头!”
“我是一块有点生锈的旧门牌”
虽然每次跑通告停留在一个城市的时间少得可怜,但文山却很用心地去感受那座城市的气息。以前,总有人把广州比喻成“文化沙漠”,但此刻看着这么多书迷从四面八方赶来支持,文山很感动,所以他甘愿饿着肚子忙一整天,哪怕进食晚餐也是匆匆以盒仔快餐应付。现在的他已渐渐习惯了被围绕的感觉。想起几年前第一次作演讲,站在百余学生面前紧张得双腿哆嗦的情景,文山当时曾暗下决心,再也不要这样的折腾。可如今,他却渐渐从幕后活跃至台前,在艺术界里自如地多栖发展。如果把过去的文山与现在的他一相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他已经顺利越过了“怯懦”的门槛。打开门的那个男人,世界更加宽广。
专访的最后,突然想起他爱收藏门牌的癖好,我还想要挖点关于门牌背后的故事。他看着窗外的风景,思量了一回然后轻轻地答:“我是一块有点生锈的旧门牌。”淡淡的语调不卑不亢,不改低调的儒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