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回了老家,第一次如此深刻的理解这个词:物是人非。成长的痕迹,在一片的残檐废墟中,掩埋了踪迹,沉淀在记忆中。腐生青苔的街道,弥漫着浓烈的衰败的气息。抬起头,一座座的楼房,在荒废的农田上耸起,前是残房,后是青山,突兀的存在。年少的欢愉,似放黑白电影般在脑中掠过,清晰,但失了色彩。如同故乡,在现实的绚丽多彩中,涂抹上浓妆,但却又在记忆中成了灰白。
设想过很多次遇见儿时同伴的场景,但却没有一个是这样的:一个4,5岁的小男孩,奔跑中撞上了左看右瞧的我,来不及细问什么,孩子的妈妈就跑着追了上来。彼此都惊呆了。她,我年幼时常跟在身后的大我4岁的玉姐姐。家里人总弄不懂我一小屁孩,整天跟在一个女生背后是为何,其实我也不懂。但小的时候,跟着玉姐姐做过很多事:游泳,上山摘野果,到工厂用手工车拉木屑……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跟着玉姐姐去村里的小学上课。那是第一次,也是我惟一一次踏进那所小学。老师很友善地为我搬来了小凳子,让我跟着听课。但结果却是我独自哭着跑回家。想不起当时为什么哭,却把那堂课记在了脑海,即使那时的我根本没听懂什么。而如今,她的儿子都已和我那时那般大小。她说,初中未毕业就下深圳打工,2年后告别单身,成了一个孩子的妈妈。
为人妻,为人母,人生的必经阶段。小的时候,和姐姐们玩过家家。涂抹上艳丽的口红,头披着丝巾,还穿上妈妈的高跟鞋,抱着洋娃娃。假装着大人,假装着妈妈。总觉得那个阶段还离我们很远,很远,远到让我们忍不住像伊甸园的亚当夏娃偷尝禁果。然而仿佛转身之间,我们就已初涉那个领域。时间,将我们从小孩变成了大人,并且不接受我们的后悔。那个穿着大人的衣服,用奶声奶气的声音哄着:宝宝别哭,妈妈疼的岁月已载着时光之梭远去,成了记忆里的一抹色彩。
玉姐姐抱着孩子,拉着我回她家。那是一栋3层的楼房,乳白的外沿,简单的线条,朴素的一如楼外的那片青山。婆婆从里屋出来,热情招呼我:阿妹,回来了?一条条的皱纹在笑开的脸上凝聚,背驼得更厉害了,似乎就要与地面来个亲密接触。原来时光抽长我们个子的同时也压弯了长辈的脊梁。努力的微笑,将伤感压下。环视着屋内,普通而简洁,却找不回半点旧时的回忆。婆婆接过孩子,明显的踉跄了一步。婆婆老了,她已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帮孙女儿带外重孙了。婆婆说,你带阿妹去逛逛吧?变化大了……
向婆婆挥了挥手,我如同小时候那般挽着玉姐姐的手,一起慢行。玉姐姐说,过了年,她还是要出去打工。有了家,不再是了无牵挂,随心已是奢侈。奢侈?一直以为自己还是孩子,原来只是爱我的人包容了我的孩子心。如同这个村庄一样,在喧嚣过后的静寂中老去,我也已长大。
随着新踩踏出的小路走着,有多久没有如此慢悠?宁谧的村庄安抚了我们浮躁的心。连排的新建楼房前,有着三三两两的人群。几个姐姐抱着孩子,恬静的微笑:阿妹,又长高了哦!我逗着孩子,他们呀呀说着什么。孩子突然就哭了,姐姐细声哄着,就像儿时玩过家家的我们的长大版,但又似乎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了。玉姐姐说,长大为人妻,为人母之后,才知道原来幻想和现实是有无法逾越的差距的。细看,才发现玉姐姐说的是对的,现在的她们眉目中少了那份随意的欢愉。不是孩子不任性,是不是我们已经不可以再像儿时那般无忧?只因为我们已经长大。阿妹,今晚我们开台吧!淡淡的愁丝被打断。几位站在楼房前的池塘边聊天的哥哥,兴致勃勃。开台?好久没听过这个词了。一直不会打麻将,每次哥哥,姐姐都迁就我,改玩拖拉机。但也好多年没玩过纸牌了,事实上也很少有人愿意像他们那样迁就我。几位姐姐高兴的应和。玉姐姐说,打工的人很难有如此放纵的时间。长大的我们也很少有那么悠闲的相聚。
在年少的时候,我一直认为时间很多,很多,足够我们挥霍。老,那是与我们无缘的字眼。我们可以花很多很多的时间去重逢相聚。可,在漫不经心中,时间已老去……
告别后,沿着村头的路走着。远眺前方的那片青山,却发现少了那葱郁的绿。那绿是记忆中故乡最动人的色彩。曾经爬上山顶,看脚下的村庄,那样的渺小;那人,已瞧不见模样,找不到踪迹。都说山育人,水养人,那一刻,真正的意识到这片青山是如此的可爱。如今……玉姐姐说,多次清明祭祖的意外烧山,使得大片的土地裸露。失了新装的青山,已不是记忆中的绿意浓浓。
走到村头,稀稀落落的河流声传来。拉着姐姐,快步跑向河边。但,河床处已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河水的影子,隐没在高高的石头后。走下河岸,踩在石头上,一条涓涓的河流缓缓行着。这条孕育全村人的河流,也已老去了?尚记得,盛夏时分,村里的孩子总是将矫健的身影投入河流的怀抱,嬉闹,笑语在广阔的河域上空传荡。如今,它将大半的领域让给了石头,守护的只剩下寂静。静的让人寂寞的河,带着我记忆中的欢笑流淌,只留下孤独回味。河道已改,此情还存乎?
玉姐姐说,两次的大水终改变了这条流了几十年的河。河在改,人也在变。婆婆说对了,变化大了……
那是不是有一天,故乡会把我遗忘了?还是我早一步将它埋在记忆?
故乡,我们的根,一辈子的家。怎舍得将你遗忘?姐姐说,无论人怎么变,我们依旧是家人;无论家怎么改,依旧是我们温暖的家。
(2010.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