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诗社廿八周年庆典活动印象记
5月22日,韶关五月诗社二十八周年庆典暨征联颁奖活动,在韶城十里亭黄冈泉水山庄举行。桂汉标老师有论:诗歌是一种宗教。众人皆抱着对真善美的信仰,从四方赶来,济济一堂,觞咏言谈,畅叙抒怀。本人有幸也参加了这次活动,虽是“新人”,人、事皆不熟,依然受到诗社的热情接待。感念于此,遂将当日印象,不揣冒昧,记录于下。
◆桂老师的记忆力◆
诗友们都坐下来了,桂老师说,因为加入了许多新人,要介绍一下。就在我等着大家次第站起来自我介绍时,桂老师却从自己身边开始,“杨振林……”、“丹霞赤柱……”叫出一个个名字,说出诗人的笔名、真实姓名和工作情况,介绍创作情况、作品特色以及取得的成绩。我还在想,等桂老师把熟悉的诗友都介绍完了,不熟或者记不清的就该自己站起来介绍了吧。可令我吃惊的是,四五桌文朋,近50位诗友,他硬是一个个说下来了,不仅姓名笔名无差,包括工作、创作情况甚至作品特色也介绍得清清楚楚,那超群的记忆力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因为那不是十个八个人的情况,而是五月诗社开通网站以后突增许多新面孔的四五十人的情况。
我忽然有些明白了,为什么在近三十年的中国新诗发展道路上,五月诗社的旗帜不是举得最“高”的,放“炮”(诗歌主张或理念)不是放的最响的,但在此起彼伏、山头林立的民间诗歌社团中,却是坚持得最久、走得最远的,而且随着诗社网站的开通,这个扎根于粤北山区的诗歌团体,正在张开怀抱,广迎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社团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壮大……因为诗社有一位好社长,眼前这位略显清瘦,神采奕奕的年长汉子,他尽心尽力,把诗社发展当做自己的诗歌事业来做,他真心对待每一位诗社成员,像一位诲人不倦的班主任,对班上每一个成员的情况都耳熟能详,并且教学相长……他是用心在记,所以他的记忆力超群,他是用心在做,所以五月诗社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评委主任的学养◆
征联颁奖是本次庆典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诗社副社长、首届征联评审委员会主任杨振林老师,通过三点感受,即“机缘总是有心人、知难而上见精神、此情长留天地间”来说明征联活动的缘起、网友应征、作品评选及获奖结果等情况。杨老师在讲话中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从基本的对仗工整到意境气势提升,一路娓娓道来。既是一堂生动的佳联赏析课,更是一堂对联知识普及课,只可惜我这个联律门外汉过于鲁钝,听完之后依然是颟顸的、不开窍的,只能在心里暗暗道一声惭愧。倒是杨老师在言谈之间,显露出的对诗词格律的谙熟及深厚的古文修养,不禁令人肃然起敬。获得征联活动一等奖是一个网名叫“朱朋够友”的年轻人,他以“百年福祉四通八达一柱彩云邀北辰”应对,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称赞。“高手在民间”,果然不谬。
◆胡校长的心理教学◆
我眼中的胡列志校长是这么一个人:无论是在什么场合,无论是在多热闹的人群中,他都能被人一眼认出来,他的身上永远充满着激情,知识分子式的激情,同他的作品一样激情澎湃,热情似火。只见他穿一件浅紫色的唐装,手抓相机,在人群中往来奔忙。一会儿举着相机帮别人照相,一会儿拽着诗友让别人照;刚刚还在跟你热切谈话,转眼你又发现他在另一群里高谈阔论。不管你是如何的内向、怎样的文静,他一过来,三两句话就能点燃你的热情。在胡校长开车送我还有周丽芳、官晓雷回市区的路上,他谈起了他的心理学著作,谈他的教学心得。我一边听着一边想,要是把儿子也带来就好了,这小子临近中考了还在跟女同学“谈情说爱”,让我头痛不已,要是能让胡校长给训导训导,说不定会有奇效,可惜他要补课,没空来。
◆冯总管的“家里人”◆
冯春华老师是韶关日报副刊部主任,经常都能在报纸上看到他的诗情画意。桂老师介绍时说他是诗社“吨位”最重的成员,确实,他的身材比现场所有的社员都要壮硕。在整个聚会期间,他操持着庆典活动的大小事务,布置活动场所,安排与会人员坐席,忙前忙后,像个“总管”,几次我都想称呼他为“冯总管”了,只是初次见面,还不敢“放肆”,忍住了。他拉来陈忆文介绍说:“这是我家里人。”接着他的话我就对陈忆文说:“噢,家里人您好!”又赶紧解释,她在Q群里的昵称就是“家里人”啊。一直觉得“家里人”这个昵称特别,原来是冯春华手下的同事,能象对待“家里人”一样对待同事,可见关系融洽,何愁搞不好工作!
其实冯总管的真正家里人,他的妻子今天倒真的同在会场,前前后后帮忙,听“老诗人”说,她叫陈艳雯……
◆关注三农的李大明◆
聚会时,坐在我旁边的是李大明,短发,镜片后面闪动着精明的双眼。他问我翁源的灾后重建、生产恢复情况,向我打听翁源的甘蔗种植面积,用什么肥料,他说他能联系到大量的油菜枯饼,是很好的无机肥料,比现在蔗农用的花生枯饼便宜很多。他问我翁源有什么特产,跟我讨论水果的深加工问题,问我翁源县的税收情况,对农业都有哪些优惠政策……从他的神情之中可以看出,他这不是应酬闲聊,而是很认真的“调查”,他在脑子里不停地思考着,让我在交谈中几乎产生一种错觉:这不是诗友聚会,是一次农业工作会议。有道是功夫在诗外,农业问题也应该是“诗外”的一部分吧。
后来想起桂老师介绍他时说的:“不知他到底干什么的,又研究饲料,还有一科普著作几乎被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又为党报写世界杯球评连载,现在又编证券小报……他也写诗写散文还在诗网上传小说……”真是又一个“周身刀”!
2010.5.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