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
萧山十中111班 陈佳丽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而我说:一角度一世界,换一角度如同换一世界。
悬梁刺股,闻鸡起舞,从庸人的角度来看是一种折磨,身与心的折磨,但从读书人的角度来看却是一种升华,一种对生命的理解的升华。
历经挫折,艰苦奋斗,对于弱者而言,是一座山崖,高不可攀,不可挑战,但对于强者而言 ,是一种挑战,决不轻言放弃。
……
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便有不同的感悟。
柳暗花明总在山穷水尽之后,这需要毅力来坚持。在多数人眼里,认定了,便要坚持到底,殊不知,退一步也许会海阔天空。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对未来的尝试,对自我的挑战,广受世人赞赏。但若目标太高,实力太弱,便是一种笑话,人贵有自知之明。
追求自己不曾拥有的,却不去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有得必有失,追求是一种有目标的肯定,但若因此而失去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便不再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
有时,同一件事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关键在于所做者从哪一个角度出发,衡量这件事是否值得去做。
世人多爱朦胧美,因为其忽隐忽现,每次只能见其一角,但所见的景致却迥然不同,只因角度不同,便发现了不同的风景,体会到不同的惊喜。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和憎恶的事物,这固然是因为性格品味的差异,但我认为有时也是因为观察角度的不同。喜爱某一事物,因为从他的角度看到的是事物的好处而非坏处。
怎能因一句“小时了了,大必未佳”而否定了所有的神童,怎能因“多情自古伤离别”而认为所有的离别都是伤感的,又怎能为一句“万里悲秋常作客”而为每一个秋日悲伤。
看待事物不能总在同一个角度上,多方位思考才有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智慧。
微笑着面对生活的一切,从不同的角度看人生的跌宕起伏。
◆花落何须感叹◆
萧山十中102班 韩杨燕
自古以来,面对秋色,人们总有着不尽的叹惋,感叹时光的流逝,不舍朋友的分离,想念家乡的往事……这些情愫,总会在寂寥的秋天黯然而生。
其实秋天,也是花落的季节。
花开花落也总能引发诗人的悲叹,“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数不尽的花落悲叹,道不完的内心惆怅。
其实,面对落花,我们又何须感叹,何须伤感。毕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是啊,花儿又怎会无情,花开花落只是自然规律,凋败是因为完成了自身的使命,化作春泥,也仍旧守护在那片生它养它的土地上。命运召它归去,又岂是我们的悲叹能留得住的呢?
花儿离去了,但至少它证明了,它来过,在这个世上留下了它来过的足迹。如果没有它的凋败,哪来的硕果累累,哪来的丰收之喜。正是它奉献了自己的绚丽,才为果实开启了成长之门!
那么,我们还在感叹什么?
那么,我们何须触景伤情?
不是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么?
是啊,我们为何只是伤感调落的花儿呢?为何不为新生的果实而喜悦呢?
让我们在这个寂寥的秋天,撇开那些伤痛,撇开那些失落与惋惜,为果实的成长而欢呼,而鼓掌!
换一个角度去看世界,把花落看成果实的新生,把花落当作生命循环的开始,那么,我们收获到的就将是更多的喜悦与不尽的快乐!
换一个角度去看事物,那么我们就不必再为花儿的凋败而伤神,不必再为树叶的飘零而惆怅。
换一个角度,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花落何须感叹,结束亦是重生。
◆换个角度放飞◆
萧山十中101班 周忆帆
人生的列车缓缓驶过,沿途有清丽旖旎的风景,有摄人心魄的画面,但有谁能及时把握机会,拥有成功呢?这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勇于创新的决心和不怕吃苦的意志,在应对考验时,让自己的思考与众不同。
同样一件事情,思考的角度不同,结果就大不一样了,如果懂得换一个角度看事物,那么生命将变得十分精彩。
当遇到困难时,不去想它有多难解决,而去想这个困难能磨炼自己的意志。换个角度思考:既然选择了面对,就只能风雨兼程,不管身后是否会袭来狂风暴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那么留给世界的就只有背影。相信这份执着,这份坚持,定会让你战胜困难,走出逆境!
曾经,一个人在芦苇丛边,遥望天空。这里虽然没有吐呐百川的山河,没有汹涌澎湃的大海,但有一份宁静,有几只孤雁掠过,便也觉得意味无穷。
曾经,伫立在水边,于是明白了沈从文对水的回忆。原来在这潺潺流动的水中,竟然还包含着如此丰厚的至理,水兼包并容,从来不排斥侵入自己生命的任何东西,换个角度,将其把握,创造了不尽的涟漪。
换个角度看世界,结果会让你大吃一惊。在忙碌的今天,踏在硬硬的水泥路上,心里有许多感触,儿时泛黄的记忆,带着氤氲的气息向我飘来,慢慢消散。在人们忙碌的身影背后,除了疲倦,还有谁会为自己的心灵寻找一处安静的港湾?
换个角度思考,或许成功就在不远处,懂得在考验中成长。
换个角度,放飞梦想!
◆换个角度看世界◆
萧山十中112班 许亚菲
飞逝的日子如一天天凋零的叶子与花瓣,渐去渐远的是青春的纯真与浪漫,我不记得曾有多少雨在胸前飘零,多少风在耳畔响过,而那份沧桑已漫进我的心里,爬上我的脸庞,多少的日子在理所当然中度过,为什么不换个角度看这个世界呢?黑暗的尽头也许正是光明,深渊的底下也许就是仙境。
还记得那个老人的故事吗?他曾天天为自己的儿女担忧,天下雨就担心大儿子的扇子卖不出去,天晴就担心小儿子的雨伞卖不出去,人活着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思考呢,换个角度,老人的眉宇间就再也没有阴云了,充盈的只有欢笑……
现在的世界日新月异,莘莘学子们为着高考而奋斗,为了人生的这个转折点,他们奋力拼搏,可世事无常,人难免有马失前蹄之时,如果面对一时的失利,就被挫折占有,而心甘情愿做它的奴隶,任其摆布,那将是多么的可悲!这样的人,为什么不换个角度再来看待这件事,虽然你一时失利,考不上所希望的大学,可这并不意味着你的人生就在这逆境中不能再次扬帆起航……
换个角度看世界,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到处充满和谐;换个角度看世界,你会发现逆境中也能开放绚丽的普雅花。
自由是爱的空气,禁锢自由,爱就会窒息;赠予是爱的雨水,泛滥无度,爱就会被淹死。事事适可而止,换个角度看看,能让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一颗星星陨落了,黯淡不了整个星空的灿烂;一朵鲜花凋零了,荒芜不了整个春天的生机;一次奋斗落空了,燃烧不尽整把希望的火焰。换个角度看世界,蓝天依旧能驱散阴云,你会发现远处的海并不远,此岸连彼岸,一眼的绿意,万物皆自然。
换个角度看世界,光明撒满人间;换个角度看世界,日子因你而精彩;换个角度看人间,人间到处是天堂!
还在沉睡的人们,换个角度吧,也许就会有惊人的发现!
◆乐观者和悲观者◆
萧山十中101班 漏灵杰
乐观和悲观,一组反义词。在乐观者的眼中,无论再怎么无聊,再怎么困难的事情,都能找到其中的有趣之处,能信心十足地做下去。可悲观者呢,看这个世界是这么的萧条,把所有的事情都想像得很复杂。
胜利之时
乐观者和悲观者面对胜利的想法也不一样。
当胜利来临之时,乐观者会与其他人分享胜利的喜悦,这时候,他们的脸上总流露出一种幸福的笑容。这时,他们会为下一件事情做打算,迎接下一个胜利的喜悦。
可悲观者呢?在他们得到胜利的同时,他们也开始担心,担心下一次他们还能胜利吗?在他们的心中,很怕胜利会被他人抢走。于是,每天都在忐忑不安中生活。
悲观者何不以一种开明的心态对待胜利呢?
换个角度看世界,更好!
失败之时
失败在乐观者这里是一种帮助,经历了失败之后,他们才能获得更多的经验,克服一次次的困难,战胜一次次的挫折,他们坚信,接下去他们会看到彩虹。
而悲观者眼中的失败是打击,是悲痛。在经历了失败之后,那些可怜的人们哪还有勇气迎接下一个挑战啊!
可怜的悲观者们,为什么不换一个角度去面对失败呢?
身边的那群悲观者
好不容易迎来一次周末,我会计划着在作业做完、功课复习完之后如何休息,如何使这个周末变得有意义。可就是有这么一群可怜的人们,总想着:哎,过两天又要回校了,还不如不放!为何他们不能好好的享受周末带给我们的快乐,因为那是群可怜的人们——悲观者。
悲观者们,换个角度看世界,你会看到更多的机会在等你,更多的阳光在照耀着你。
◆没门,还有窗◆
萧山十中101班 朱迦楠
人的一生从呱呱落地开始到驾鹤西游结束,这期间,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情,不管大事小事都像人忠诚的影子一般,跟随着你,它们之中,有的会让你欢呼雀跃,也有的会让你郁郁寡欢,在你的认知中,这些事情有好亦有坏,可是,你可曾想过,经历过这些事情,你学会了什么?
其实事物的好坏,只是自我内心的理解与体悟,是主观感受,是与你从这件事中获得的喜悦程度成正比的。殊不知,有些时候,往往你认为的一些坏事带给你的收获比好事还要多,比如你从这个坑里掉了进去,爬起来后,我相信你继续行走的时候,肯定会加倍小心,避过更多的陷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难道这不是很大的收获吗?
而一些你所谓的好事呢?升职?加薪?这确实算得上一件好事了,它让你在一阵欢呼雀跃后,去餐厅里点上满满的一桌子菜,庆祝获得的成功。在餐桌上胡吃海喝一通之后,也许陪伴你的将是在洗手盆或马桶上熬过去的漫漫长夜,这时好事还是好事吗?
不过这时的好事虽然演绎成了一件坏事,但它也有好的一面。因为他使你懂得了以后不能暴饮暴食,否则会乐极生悲。
综上所述,一切事物的好与坏其实完全取决于你的观察角度,你从什么角度看,那他就是什么样的事。
走向成功的道路也是这样,困难永远是人们最不愿意碰到的,可是困难一定不好吗?也许在懦弱者眼中如此,可是在勇敢者的眼中,困难并不可怕,困难是他通往成功道路的垫脚石,困难越多,只会让他离成功越近。
成功的获得绝非偶然,实力固然重要,可更重要的是一种心态,一种多角度看待问题的心态!
遇事多想想,多从别的角度思考,前面没门,可能还有窗呢!
◆潜藏的商机◆
萧山十中104班 朱芳芳
在一座没有人穿鞋的岛屿上,推销皮鞋的你到底发现了什么?
——题记
英国和美国的两家皮鞋工厂,他们各自都派了一名推销员到太平洋上某个岛屿开辟市场,那座岛屿上没有人穿鞋。
一个人决定明日返航,他发现岛上没人穿鞋,根本没法做生意。
一个人决定留在岛上大力推销,因为岛上没人穿鞋,这恰恰是个很好的机会。
两个人,面对相同的情况,为什么得出的结论会不同?原因在于他们看问题的角度。
那个决定离开的人,他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完全没有往另一个角度考虑。而另一个人他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成功了。
每个人都是如此,在一个问题面前,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看法。但是,有些问题,不能光看表面,应该多角度思考,这样,你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
那个回去的人回到自己的国家后,一定还是随便做了点工作,不大会有好的出路,公司或许也不会怎么重用他。
而那个留在岛上的人,他一定会利用岛上没有人穿鞋这一特点大力推销,受到岛上居民的一致认可,凭借他的诚信经营和机灵的经商头脑干出一份大事业。他所在的工厂将会有一笔很好的收入,他的工资会大大提高。说不定,他在回去后,将会被大大的重用,为公司创造更多的财富。
原本普普通通的两个推销员,最后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这,不是命运,而是他们对待事情的看法和态度决定的。
一座没有人穿鞋的岛屿,隐藏了一个莫大的商机,隐藏了两种命运,就看你如何选择。
你发现了吗?
◆切换◆
萧山十中108班 陈露
旖旎的梦想中,我将情思寄托于蔚蓝的苍穹,面对旋即而逝的生活,在不断追寻生命制高点的同时,是否有人会停下脚步,切换角度,审视一下周遭的一切。
定向的思维和不定向的角度,只要善于切换,获得的也就越多。
60年前的德意志民族是多么的意气风发,黑格尔甚至宣称德国是最好的民族,而如此自律的德国人却在狂人希特勒的指引下,走上了一条屠戮之路,鲜血染红了莱茵河畔。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应该憎恨德国。此后的德国人用了60年的时间向世人证明他们错了:修建纳粹集中营纪念馆,定期举办纪念活动,甚至于博兰特的惊世一跪……他们用行动在淡褪血色,用坦诚来面对错误。他们真正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从此,世人的眼光,对待德意志民族的角度不再仅限于60年前。
同样在二战中扮演不光彩角色的大和民族,却始终未能让世人对他的视角有所改观。他们骄傲、自负,不愿正视自己的错误,以至于他们的处世态度发生了偏离的迹象:右翼分子鼓吹“中国威胁论”,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历史教科书肆意编造……他们在自我欺骗的同时,也始终无法得到人们的真正谅解。
时光的凸透镜不断调整着时代的角度,它使人们内心的情感不断地涌动。
待人处事,无疑分为正反面,大可不必滞留于亘古不变的那一面,创新立异何尝不可。成功基于稳健,重在创新,不要做时代的背弃者,先锋的意义,更为重大。
田塍间,琥珀色的天空,恍若雾霭的梦境,若即若离的轮廓,在不同的角度展现不同的风姿,转身,你看见了什么?
夏愈菲菲,重之狂热,世间万物,仅限于此?不!这只是我的角度。当情感的天平不再失衡,处事的角度不再偏执,等待你的定是另一番风情。
◆让我们换个角度想想吧◆
萧山十中111班 陈幸炯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不错的,你看着风景,换一个角度一想,你又何尝不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呢?
记得上次期末考试,本以为可以考得很好的我考砸了,由班中的前十名退到十名以后,从原来的全校前100名退到200多名。那一次,我好伤心,我不仅辜负了父母及老师对我的期盼,更对不起的是我自己。因为我的骄傲,因为我的自满。
可是换个角度想想吧,那场考试,不也正是在提醒我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吗?上天借失败给我忠言:成功与我还有百步之遥,只有踏踏实实地学,认认真真地做,拼命挖掘自己的潜力,成功才会在我触手可及的地方等我。只靠运气,是没有用的。
上苍不断给我锻炼,让我充实自己。
换个角度想想吧,也许你的快乐由此而生。
从小到大,我都是和爸爸亲,对于妈妈,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烦人。每次看到我,妈妈总会不停的唠叨。小时候,我可以理解,因为我小啊!可是慢慢地我长大了,现在的我已是一个大人了,为什么她还是一个劲地唠叨呢?难道她不知道这样很惹人厌吗?
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想想,即使我已成为一个大人了,但在妈妈眼里,我就是一个孩子,妈妈之所以烦我,是因为她对我的爱。用爸爸的话说:“如果你不是你妈妈的女儿,说不定你想让她管你,她都不要管你呢!”
是啊,换一个角度想一想,因为爱让妈妈总是唠叨,让妈妈看起来如此苍老,我们为人子女的,何不以爱、以孝来回报妈妈呢。
换一个角度想想吧,或许宽容之心由此而生,快乐随之来临。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萧山十中110班 金至诚
的确,这个题目与我写的文章没有一点关系,管上海的水来自哪里。但这句话却是一句十分巧妙的话,从左往右读和从右往左读的顺序竟会是一模一样的!有一些事物就是这样,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样的,但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是不同的,就像我的这个题目,我真的很难另外找出和它一样巧妙的话。
如果我的题目不是一句话,而要我用一个词,我还是会写一个与我现在的题目主要思想一样的词,比如“角度”,记得电视上有一个广告:一个人看一件艺术品,站在那儿,真的看不出这杂乱无章的东西会被称为艺术品,但当他换了个角度看,一切杂乱的东西因为角度不同而合在了一起,这时他看到的是一件完美无瑕的艺术品,这才是真正的艺术。站在任何一个不正确的位置看它,它都是一件垃圾,但当你站在正确的角度看它,它像在火焰中重生的凤凰,独立枝头。
中国人注重第一印象,他们都是从肉眼的角度看一个人,并不是从内心去感受他。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曾经因为长相土气,不像是能坐得起飞机的人而被谢绝登机。而在西方却不一样,爱因斯坦在他闻名世界的时候仍穿着打满补丁的旧衣服,但却没人去嘲笑他,因为他们都是从内心深处去看一个人。千变万变的白骨精,被唐僧看成是是可爱的小姑娘,慈祥的老奶奶,寻找家人心切的老爷爷,但是孙悟空却能用火眼金睛看穿她的真面目,看到那个身心邪恶的妖魔,因为,他没有被假象迷惑。
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你一味的讨厌某人,哪怕他做了好事你都会说他做错,但如果你看好某人,哪怕他犯了弥天大罪,你也会原谅他。不要被外在的假象蒙敝了双眼,走近内心,才能获取正确的角度!
◆我们那么近,却也那么远◆
萧山十中101班 高露
翻开尘世的书页,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故事里书写不同的人生。
书,是我的挚友。
泡一杯清新的绿茶,午后,抱起书开始自己的“旅程”。一本海子的诗集,令我震撼与痴迷。原来,人类所以为的幸福,是如此之近。我敬佩海子的伟大。
《红楼梦》,这部不朽的名著,让我领略了封建社会的兴衰家史。曹学芹洞察了社会,他如鲁迅般,把自己的笔当作抒发愤懑的工具和反抗世俗的“枪支”。
突然,我就觉的,我们那么近。
但是……
有时候,望着你,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嗅不到你的气味,触不到你的温度,我感觉,我们是那么的遥远。
你说的“书是人性的钥匙”。可是钥匙在哪里?人性什么时候才会被打开?这个世界,有太多丑恶的一面,战争、贫穷、灾难……这一切,始终如影随形。
你说的“书就好比太阳,照亮你,温暖你”。可是太阳也有下山的时候啊,有些地方,也是太阳无法照到的。于是,那些山区孩子也就只能接受这种不平等;于是,那些心里有着阴影的人注定无法打开心结。
所以,我有点不信你,我开始怀疑你。
慢慢地,我懂了,其实我们从没有走近或走远。近或远,那只是我一个人的想法。于是,我视你为朋友,不近不远。
每个人,对事物都有着不同的看法,一种观念,可以被相同的人看到不同的一面,但是看法再怎么改变,都离不开自己心里的感受。当然,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
这是我的看法。
我们那么近,却也那么远。
◆这么近,那么远◆
萧山十中110班 徐晨怡
或衰或败,或盛或开,全凭自己。
——题记
在我脑海里印着两幅画面,一幅是英国推销员因为岛上没人穿鞋失望而归的背影,另一幅是美国推销员庆幸没人穿鞋而驻扎此地正大力的进行推销。
两种态度,两种人生。试想几年后,英国推销员仍在推销岗位上止步不前,而美国推销员却摆脱推销员的职位,升级为皮鞋店老板。也许那时,英国推销员会自责,会不甘心。那时的成功是那么近,却又是那么远。
这让我想到了生活。生活中,成败与否,全靠自己。常常站在抉择的面前,想:选他?还是选她?生活中处处是选择题。有人说,二选一的选择要比四选一更惊心动魄。是的,我时常徘徊在对与错,黑与白的边缘。
走在三岔路口时,时常驻足,往左还是往右?买衣服时,往往停下来想,黑色还是白色?考试做单选题时,望着题目,想:该选“A”还是“B”?仰望多云的天空时,低头看着手中的伞,拿还是不拿?……每次抉择都会使我手心出汗,的确,二选一要比多选更残酷。
也许选择了左边,却发现路途要比右边远得多;也许选择了黑色,却发现白色更衬肤色;也许选择了“A”,却发现正确答案是“B”,也许选择不带伞,天空却飘起了小雨。每次的对与错,成或败,都是这么近,又是那么远。
朋友,站在决择的边缘时,给自己一分钟,鼓起勇气,去选择真正的答案。人生道路上没有弃权,只有对与错,因为成败这么近,那么远。
愿你,一切都选择正确。
这是我向面对抉择的朋友,唯一有权送出的祝愿。
这么近,那么远……
【以上文章均由杨丽校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