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二十的尾巴上了。这让我很惶恐。人总是难以免俗,忌讳老去,生怕死去。可谁又都无法打破生老病死这个自然规律。自古以来,追求长生不老的君王比比皆是,往往办法用尽,财力耗尽,可最后还是孤独的躺在地宫里。
从2009年开始,特别是那一场气势恢宏的阅兵式后,我猛地意识到,从我第一篇文章发表开始算起,已经整整过去了一个时代。若要从喜欢上写东西开始算起,则可以追溯更久。十年,多么漫长多么宝贵的一段时间。十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都打败吴王夫差了。我呢,我用了十年,却是让自己走到了边缘。行走于文学和生活的边缘,行走于乡村和城市的边缘,行走于梦想和现实的边缘,行走于山城和穗城的边缘。行走于感性和理性的边缘。至于写东西,已经不是进步而是倒退了。我突然很想抓住青春的尾巴,留住些什么。记录下什么。当我翻阅起过去十年间写的诗歌,(大部分写于高中和大学),每一首都那么珍贵、每一首都那么让我欣喜。它那么诗意的记录了我一路走来的青春岁月,它那么真实的定格了我青春岁月里的喜怒哀乐。尽管它们很多是青涩的、幼稚的、甚至于无知的。可在我眼里,却像一个慈母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舍不得丢弃。看着它们,出版的梦想越来越清晰而且强烈。事实上,出版的梦想一直都有,只是很多时候我只是想想而已。我清楚的知道,当今文学市场尤其是诗歌市场的低迷,用老师的一句玩笑话说“写书的人比看书的人都多”;我更不是一个多么有天分和资质的诗人作者;在这么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追求的大都是“快餐文化”、“速食文学”,我自己都不求甚解、走马观花的阅读,又怎能苛求他人呢?一本书的成功和畅销固然跟作者的实力是密不可分,可与该本书的市场运作、宣传推广、品牌效应、商业模式也是息息相关的;查到的资料告诉我,许多作者的第一次出版往往是以失败和亏本告终的......这些我都知道、我都清楚。可我依然决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我以为我的决心足够坚决,我以为我的意志足够坚定。但朋友的一席话还是让积极整理的我停了下来,这一停就是两个月。2009年底她说:我知道你想出版,我知道你不在乎亏本,我知道你只想留下属于自己青春的印记。但当你看着自己写的东西像山一样堆积,丢在一个角落里无人问津。你承受得起这种打击了吗?我无语,良久的无语……
今天我又重新整理,我想对自己,也想对朋友说:我承受得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