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李秀芬,是在2001年。那年初秋,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霍英东先生、东纵老战士何铭思先生和老诗人韦丘视察霍英东基金会、铭源基金会早期捐款办学的小学——新丰羌坑小学,在参观中,霍先生亲切接见了作为那间小学教师代表的李秀芬。霍先生握着她的说:“年轻人要好好干,不要怕条件艰苦,会慢慢变好的,安心在这里教。”
一个大企业家、国家领导人,对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一掷亿金,不图任何回报,还亲自到偏远的捐助学校考察,他的善举难道说不足以打动年轻人的心吗?
于是,李秀芬留下来了。那时,她刚从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回到新丰县马头镇的山区小学一年时间。
10年过去了,已为人妻、为人母的李秀芬,仍然在山区小学里,默默地耕耘着。
一
从一参加工作开始,李秀芬就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到农村小学教育事业中去。刚参加工作,在幼师学到的知识就派上用场了,在参加镇庆祝国庆活动中,组织教师与学生各排练了一个节目并取得了好成绩,受到镇领导的嘉奖。同时,我参加了县的第二届文学夏令营的组织工作,初次显露了自己在文化传播方面的能力。2003年,我获得了市优秀辅导员的光荣称号。
在农村小学,最缺的就是艺术类教师,因为条件制约,不可能每间农村小学都配一名音乐或者美术教师,基本上艺术科目都是数学科任或者语文科任兼。怀着对山区孩子的热爱,我把自己在师范所学的知毫不保留地教给学生,认真组织音乐课,教他们指挥,教他们跳舞,教他们排节目,还常常利用活动课教他们画画。当看着以前当众跳舞或者合唱还羞涩的孩子在舞台上尽情地唱、快乐地跳舞时,心里就会比吃了蜜还甜。
李秀芬说,自己就是吃过没有一点艺术细胞的亏,父母都是农民,学校也没有重视过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她告诉记者:“当时我报考的是一间师范学校的音乐班,当评委教师在钢琴上随便找个音一按,让我哼出来,我竟哼不出来,最后哼出来的是什么也不知道,牛头不对马嘴。可以想象当时我感到是多么的自卑呀,因为我连钢琴都没见过,更别说会哼得出老师所弹到的那个音准了。”所以在幼师的三年里她发奋读书,也立志要为家乡的文艺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不久,村里要组织人员参加镇举办的庆“七一”活动。村委会的人来学校找到她,要她教村民唱《国际歌》并负责指挥,李秀芬一口就答应下来。她组织了十多位毫无音乐基础的村民唱歌并参赛,可想而知这个难度有多大,但她没有退缩。,她和村民们抱着志在参与、争取学到更多音乐知识的态度参赛。于里,田头菜地、晚饭后、休息日,都可经看到他们排练和身影。用了十多天的时间,这支“农民合唱团”就登台亮相了,嘿!没想到这个节目竟拿了一等奖。
二
农村小学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许多年轻教师教不了多久都会想办法往城里调动。刚分配到农村小学时,镇里有位领导对李秀芬说,这里的环境很苦的,有机会还是出到外面发展好。当时李秀芬的回答是充满了多大的激情呀,她说:“如果谁都这么想的话,那农村的孩子怎么办?谁来教?”就因为自己是农民的孩子,李秀芬深知农村的孩子早就输在起跑线上了,如果再不努力追赶的话会输得更惨的。可是我没有,我留下来了,
由于工作需要,李秀芬担任了另一间山区小学——潭石小学的校长,在大家都怕浪费时间的同时,她大胆改革,原来活动课用来上培优辅差课取消了,改成每天一小时的兴趣小组活动。这些兴趣小组有美术、书法、打篮球、跳健美操、舞蹈、仪仗队、音乐等,这些活动一开展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学生自己对哪项有兴趣的就去哪项,隔一段时间还可以另报其它项目。刚开始个别家长与教师不理解,总以为让学生学这些与成绩无关的东西会影响学习成绩。事实上,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了,来学校也更积极了,当年在镇的排名中本校的成绩没降反而还升了,学生参加各种比赛获得的荣誉也比以前多了,篮球队男女队在镇里比赛中获第一,参加绘画比赛的学生包揽了一二名,且获奖人数最多。
三
李秀芬一直扎根农村,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报读了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本科毕业。
为了宣传山区文化,李秀芬除了搞好学校的工作外,还热心参加镇里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镇里要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春牛舞的排练,当找到李秀芬时,她豪不犹豫地答应了,她坚持排练并利用休息时间向村民演出。
由于有霍英东基金会、铭源基金会的影响,随后,大量的文化活动涌到了马头,影响比够大如三星公司,他们和潭石村结成了姐妹村,向潭石村、潭石小学捐款捐物捐书,搞卫生、开展联谊活动。李秀芬还带队组织潭石小学的二十多名学生到广州参加三星公司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使潭石的名字传到了海内外。南方电网等企业、香港心斋等慈善团体也纷纷前往潭石开展活动。
多年来,李秀芬努力探索文化事业,积极写稿,先后在《韶关日报》、《红三角》等报刊发表了数十篇文章。并被韶关日报评为优秀作者。
由于成绩突出,李秀芬被评为了广东省农村青年文化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