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社会后,就没回家过过年,其中有很多原因,买票难,没假期,花费多等等,但回家过年却是一直都很期待的事,乡下家里过年那种浓厚的年味是城里怎么也找不到的,温馨的亲情和乡情也是城里无法具备的,所以,就算赶不上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只要有可能,年初四五也想赶回家一趟,就算城里年味淡,为寻找过年的感觉,也会上街买门神,买灯笼回自己的宿舍里好好的装饰一翻。毕竟一个不再年轻的人过年本来就够伤感了,在冷冷清清的气氛中接受自己又老了一岁的事实,无疑是雪上加霜。
所以,今年当搭档难得同意我休初一时,我过年回家就像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五天假,加上换一个班,就有六天,情人节算什么,上班得了,反正没情人。过年大过天!尽管接下来要为紧张的火车p票想方设法了,却也是幸福的忙碌.把回家过年的消息告诉家里,父母高兴之余,又为我们的往返交通担忧,最兴奋的要数外婆。老人家最讲究团圆了。
许是近年情怯,不由老是想起以前过年的事来,记得每年一过腊月24,那年味就一天比一天浓了,打扫卫生,清洗好所有的家具,门窗,擦的亮堂堂的,老屋也不例外,村里的宗祠更是受到来年要升学的人青睐,抢着打扫干净,企求祖宗保佑,考个头名哩。一切都弄得干干净净,然后是准备各种年货,像米粉饼啊,油果啊,油角啊,豆角酥啊等等。我不喜欢吃年货,但却极喜欢做年货的过程。特别是做油角,这种年货是靠手工拈的,拈得花纹越好看越好,每年做完自家的年货后,我都会被叫到其他的邻居家帮忙,这时一大帮子人呆在一起有说有笑的,边拈还可以拈些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来个评比,大功告成后,主人家都会煲一锅料头多多的粥来款待我们,粥里面放着香菇,芹菜,肉,笋干,墨鱼,萝卜丝等等,香喷喷的,谗得人直流口水。小伙伴们会私下去你家我家,看哪个过年的新衣更漂亮。然后是亲戚间过年礼尚往来的“送年”,你拿礼物来我家,我带礼品上你家,预祝来年好运气。
到了年三十,是一家团聚的好日子,就是出门在外回不了家的亲人,家人也会在其座位上留好一副空碗筷,以示挂念和团圆,吃完丰盛的晚餐,小孩换上新衣,大人也换上干净象样的衣服,坐在一起聊天,或看春晚,或打牌,桌上摆满年前置办的年货和水果,橱柜里则放着一碟碟切好的腊味和菜肴,一般来说,接下来的几天家里都不买菜的了,青菜菜园里有,鸡也成群侯着,腊味早晒好了。年三十晚上,怕冷的人会晚点睡,很多人都玩通宵,因为,十二点一过,就是“开门”的时候,“开门”就是点燃事先准备好的鞭炮和炮竹,开门的第一炮非常重要,响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来年的运气,所以,乡亲们年前都会精心挑选过年的炮竹,有钱的人家更会花大价钱买来老长老长的炮仗以图吉利,听人说:凡是新年第一炮失火失声的,这家人这一年过得一定不顺心,准有不好的事发生。开门点鞭炮的都是男子,女的要不上床休息,要不就在一旁捂着耳朵听。这个时候,方圆树十里的鞭炮声开始起伏不断,一直延续到正月初一上午,我一直很怕吵,可似乎从来没嫌过开门的鞭炮声。但每年家里养的猫这个时候总是怕得要死,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惊慌失措,一个劲儿往被窝深处钻,这个时候我们都要捂着它的小耳朵,不停的抚摩它才慢慢平静下来。总之,大年三十晚总是睡得不太香了。
年初一,是小孩子的世界,到处拜年要压岁钱,到处拣炮竹,放鞭炮。还结伴去县城逛街,不过,回来的十个就有七八个的新衣服多了几个小洞洞。大人们则享受着一年到头难得的清闲,或到晒谷场晒太阳聊天,或聚在家里看电视打牌。到了年初二,是各家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做客的日子。先由娘家派人去“邀”,然后“女儿们”拿着礼品姗姗来到。这样的喜庆大概要延续一个星期才淡下来,临近年宵时,还会放孔明灯,(据说是为纪念诸葛亮)孔明灯在空中飘,飘到哪,孩子们就追到哪,后来因为孔明灯降落时老是引发火灾的缘故,则少了很多。等到过了年宵,年味则完全淡得精光,又开始了“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忙碌。
这就是故乡的年,年味十足,总是叫人回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