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散文>>《精神家园》点评2
 
《精神家园》点评2
  文 / 吴贻才
《精神家园》点评(2)

吴贻才


《读书•买书•藏书》点评:《读书•买书•藏书》文具有普遍意义,因为它是整整一代读书人的真实写照和共同境遇。然而《读书•买书•藏书》一文又更具有典型意义,因为它纯然是作者个人的独特经历和深刻感受。少年时期的如饥似渴忘我境界,青年时代的勤勉自学发愤努力,中年时期则从广泛阅读转向有所筛选。所有这些,都能使读者引起共鸣、感同身受而又实实在在是作者本人的成长和成才之路。在《读书•买书•藏书》一文中,作者还没遗漏两个“无奈”的细节:一是“书籍买重不时有之”;二是“友人借书不还,日久亦无从记起。”这使我想起一位友人,光是王实甫的《西厢记》就买了三本。是我在帮他整理书柜时发现的。所幸这三本书都出自不同的出版社,这让友人找到了慰藉:“权当是留作版本学研究吧!”关于书籍莫名其妙的“流失”,这位友人也有其独到的见解和阐释:“书籍有其自身的命运,该去哪里就去那里,并不完全属于花钱买了它的主人。”其“无奈”之状,与本文作者有异曲同工之处。《读书•买书•藏书》,道出了作者个人的苦乐悲欢。道出了整整一代人奋发进取、健康向上的人生真谛。

《忆旧》点评:忆旧是精神的港湾,忆旧是灵魂的蔽所,忆旧是人生旅途的憩息地,忆旧是追溯往事的回程车。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忆旧中度过。而随着年岁的增长,经历的丰富,忆旧的机会就更多。忆旧往往是美好愉快的,回味无穷的,印象深刻的,甚至是终生难忘的。作者从一根香烟燃起了对往事的回忆,对大学四年生涯的怀想……二舍的楼顶上,与几个抽烟的兄弟一起,望着天空的星星,胡吹瞎侃今天又遇到了一个如何如何PL的MM,或者很不爽的把让我们挂科的老师骂个痛快。那些个日子,留在心底的是无甚隔阂的嘻骂,是最真最诚的笑容。地上的烟头一堆一堆的变得模糊,四年大学生涯却已然成为了昨天的一页……而如今,兄弟们各奔东西,送走的人越来越多,和自己一起抽烟看星星的人却越来越少。于是,一种莫名的空虚和无奈充塞心底。触景生情,睹物思人,情真意挚,托物借喻。从一根香烟的燃起到最后一缕青烟无奈的消失,通篇文笔流畅,情、景、物锲合自然。作为抒情散文,我喜欢。


《立牌坊与做善事》点评:这是一篇一针见血直指要害的报评文章。我们有些媒体为了利益的关系,也确实置党和政府喉舌的声誉、威信于不顾了。不高明的作者还只代表其个人,商家为一已之利也容或顾不得这许多,尽管宣传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亦罢。然报社的编辑老总们却是代表着社会公信力。变相广告或曰软性广告之于新闻媒体向来是花样百出各显神通,只要干得漂亮能掩人耳目就可大行其是。遗憾的是更多的还是掩耳盗铃,大凡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现实的悲哀。我们评则评矣,只是无力改变现状。然而作为媒体受众我们有话还是要说,比如ET的《立牌坊与做善事》,文章见解观点鲜明,理据分寸把握准确,抨击语言冷静到位。建议公开刊登发表。

《云门之行》点评:《云门之行》带我们神游了一次云门大觉寺。作者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为不厌其详地给我们娓娓道来,让我们在领略这一方净土梵音的同时,还充实了许多佛家知识。仅以佛田为例:“……寺旁的佛田里长着一片绿油油的禾苗,这是极少几个还要师父们自己耕地的寺院,他们发扬“一日不干活一日不得食”的精神,留下了这片佛田。……在云门寺里,连菜都是自己种的……”
这的确是云门寺的祖传家风。  
自文偃禅师五代时始创云门寺,这里便过着自耕自足的“农禅”生活。由于地处荒野山区,远离政治中心,经济上没有对城市供养的依赖。所以从文偃大师所承袭的雪峰义存禅师圆寂之年(908年)算起,到南宋雷庵正受禅师圆寂之年(1208年)止,云门宗经历了五代、北宋、南宋三朝整整三百年。这期间,在云门宗风铸冶之下,成就了多少英杰才俊、高僧大德。倒是后来因宋王朝的推崇敬重,将云门宗推到了至尊至贵的地位,其重心便由山林转到了都市,由粗布麻衣,转为紫衣磨衲。这样,就将云门祖师当年的“忘餐待问,立雪求知,困风霜于十七年间,涉南北于数千里外”这种真参实证、刻苦求知的宝贵精神逐渐淡化,甚至忘失了。以至宋朝走向灭亡时,云门宗也随之断了香火。自雷庵正受禅师圆寂后至虚云老和尚兴灭继绝、续开云门的1944年,前后跨时七百三十六年,在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云门宗灯灭焰熄,何等的空旷沉寂!1953年六月三日,虚云老和尚传位佛源和尚,自是檀信依皈,海众安和,农禅并举,家风重振。2003年4月2日,82岁高龄的佛源大师升座五十周年退居,传位给明向和尚。至今:七宝庄严万德彰,盛世同欢国教兴。祖庭圣地云门寺,其“农禅”家风正发扬光大。
本文的不足之处:叙述略微繁冗,语言不够简洁,全文杂芜较多。尤其开头和结尾两段与题旨关联不大,可予删去。

《悠悠网事,浓浓友情》点评:网络让世界变小,网络将时空切换,网络虚拟而又真实存在,网络神奇却又普及万家。是的,网络正为越来越多的平民百姓所接受,网络正在全方位介入、改变、刷新着我们的生活。比尔•盖茨甚至断言:十年之内互联网将代替纸质载体;五年之内互联网将代替影视媒体。且不论这些断言确切与否,但我们的生活确实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络,这是事实。作者摄取网络生活的一件小事——从校友录中找到了小学时代的同窗好友,于是有了《悠悠网事,浓浓友情》的感慨之作。全文语言流畅,文思清晰,将互联网之于我们日常生活的优越之处和个人见解作了明确的表述。我和作者一样深信:“不管是生活这张无形的网,还是已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电脑网络,都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巨大的财富,只要我们真切地面对、很好地把握,一定会享受到无限的快乐!”

《游黄山》点评:游记散文我们看过不少,但大多都停留在旅游进程和景点介绍的层面上。稍微丰富一点的也不外乎加进一些地理常识和人情风物,读来仍觉得平淡乏味,觉得这一类散文完全不必劳作者动笔,因为在旅游小册子上也能看到。然而《游黄山》一文有作者自己的独到之处,是真正属于作者自己的用心之作。其最明显的特点是将黄山的景物赋予了人的秉性和特征。什么东西一旦具有了人的秉性特征就活了。其次是黄山有气象万千、景观无数,但作者只选取了奇松、怪石和日出三样景物来完成本文,而又不会让读者误认为黄山就只有这三样东西可观可赏。再就是作者语言的干练和富于文学色彩。全文没有多余的话语而又让读者看到了“一幅幅绝美的风景”。“黄山松奇在一份坚韧和执著……黄山松奇在一份浪漫与温情……黄山松奇在一份剽悍和遒劲……”仅这三个侧面的描写,就足以让我对黄山松叹为观止,就足以让我欣赏作者的文笔功力,就足以让我喜欢这篇游记散文。

《我家的皮猴》点评:作为父母,最感自豪而又最为伤神的,莫过于家有聪明而又顽皮的孩子。而作为写作对象,最易于深入、细致地观察、审视的,也莫过于自己的孩子。《我家的皮猴》就是这样一篇从选题、选人到选取生活素材都最易于出彩、生色的纪实散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次犯错、一点进步,都时刻牵动着父母的每一根神经。而如何教育和培养孩子成人成才,又是关系到人生、社会和未来的重大课题。因此,作者虽然书写的是自己的孩子,但其主题意义却远远超越了母子、家庭的狭义范畴。仅就从写作方面看,作者对于孩子的言行举止,观察审视细致入微、由表入里。对于孩子的教育关爱,方法步骤循循善诱、由浅入深。母爱之心溢于言表,而家庭教育又毫不懈怠。读来既让人分享母亲的自豪与幸福,又让人看到了母亲的责任和付出。不足之处:行文略嫌罗列,像是通常母亲在谈论自己的孩子。作为散文,应力避语言的平庸和叙述的繁冗。此外,如果能在客观叙述的同时插入主观思考,效果想必会更好一些。

《丁亥年秋月登韶关丹霞山长老峰》点评:古体诗较之新诗,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同样完成主题、意境的同时,古体诗更讲究平仄、格律的运用娴熟,更体现结构、语言的表现技巧。换言之,如何用旧瓶装进新酒,这就是古体诗的创作过程。诗人的七律《丁亥年秋月登韶关丹霞山长老峰》,体裁模式把握准确,起承转合浑然天成,平仄韵辙轻车熟路,语言诗化情景交融。“莽莽青林穷远目,萧萧黄叶染秋风。”我尤其喜欢这一“转”字句,除朗朗上口,还意境无穷。诗的使命在于绘意,在于抒情、感怀。所谓“诗言志”是也!诗人在这里要“言”的“志”是什么呢?是“沧桑之途”的笑对,是“无悔人生”自豪。老一辈粤北电力工业建设者的无私奉献与坦荡情怀,由此可见一斑。
2009/7/5 9:33:41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2 篇︱已被阅读过 541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7723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