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家园》点评(8)
吴贻才
《人生的旅程》点评:人生话题,千姿百态,各有特色。人生话题,万古千秋,各领风骚。纵观天下文章,哪一部不囊括了人生演绎,哪一篇不截取了人生旅程。即便空灵如风花雪月之赋吧,那也不外乎人生的感悟之咏。作者将人生比作旅程,这正是选择了一个滔滔不绝的话题。无论孩提童真还是少年风华,抑或到了对“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有所感悟的今天,作者都能找到自己岁月的印记、人生的履痕和成长、成熟的标杆。且行文有意追求语言的洗炼和追寻散文的韵律。尤为可喜的是,作者的人生旅程始终伴以美好的记忆、奋发的激励和前贤的指引。如此《人生的旅程》,是快乐、健康而又向上的。
《拥有,就是一种幸福》点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观。作者的幸福观来自于深刻的生活体验。来自于心灵触角最末端的那一下悸动。感悟,原来并不需要太多的灵气。只要我们学会感恩,就能“从最平常的生活里、最琐碎的事情里去品尝幸福的滋味。”
《筑牢家园幸福的篱笆墙》点评:财富买不到幸福,豪宅也未必就是家园。唯有爱,才能“筑牢”那道“家园幸福的篱笆墙,让家中的大、小羔羊在爱的篱笆墙内随意、幸福地生活。”这又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幸福观。作者在关注家庭这个社会细胞完美的同时,更着眼于世界的和谐与美丽。这正体现了“以小见大”的为文之道。
《流失了的铃声》点评:任何时代都有它自己的滑稽和庄严。而随着时过境迁,这些行为或定义也许正好调了个位置。这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时代变奏曲。作者为我们所展现的,正是这样一幅时代的画面。文学,不正是要求反映时代和生活么?《流失了的铃声》,用“嘀嘀嘀,嘀嘀嘀……”为我们提供了一篇饶有趣味的范本。
《闲论朋友》点评:《闲论朋友》,旨在探讨人际关系。从畏友、密友、昵友、贼友诸类型分析研讨,且引经据典,古今相证,只为求得“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信任和相互帮助”的人生正道,“并从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和快乐。”题意深刻,文气也够重,只是似觉延引佳句的成分多些,而属于自己的文笔却创新不足。
《别碰含羞草》点评:作者对含羞草的观察可谓细致入微。甚至于为曾经“奋力用手去拨弄那一大片神奇的叶子”而愧疚不已。尽管这是由于含羞草植株纤细娇弱,为了生存,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的这种适应环境的特殊本领。那一拨弄其实并无大碍,倒让我们看到了一颗比含羞草还敏感易动的心灵。诚然,写景总为抒情,托物自是喻理,不然文学何以称之为人学呢?作者是想借含羞草以阐释对生活和风景的理解与认识。只是这一认识或曰心态都与含羞草的特质相游离。或者说,含羞草这一观赏植物,没能完全实现作者的写作初衷和选题意愿。我们无论拿什么来作比,总要“自圆其说”为好。
《诉说展览厅里的故事》点评:从讲解员的角度,诉说展览厅里的故事,这本身就让人悬念迭起。果不其然,小姑娘遇上老前辈,讲解员与参观者换位了。五十年丰功伟绩,五十年追越梦想。每一幅图片都是一个故事,每一段回忆都是一个高潮。其中的经纬与跌宕,只有他们才品读得出来。唯见感动与激动,洋溢着整个展览厅,激励着新老韶电人。作为场景描述,氛围渲染,我无法挑剔。
《祝愿韶关发电厂再创辉煌》点评:一封贺信,以厂庆之际的人文关怀,深深地感动着已离厂20年的普通员工。并由此钩沉起25年前那次“因公受伤”而得到“很好的救治”的温馨回忆。“以人为本”在韶电,绝不仅仅是作为今天的一个口号,而是这家企业一向的治厂精髓。黄埔发电厂内退员工刘志峰的这封回信和良好祝愿,我们读到的决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