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一个夏天的早晨悄悄前去拜访岳阳楼的,就像去看望一位已经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一踏进园内,我就被岳阳楼那深沉和恢宏的气势所震撼,更为她那博大丰厚的文化内涵所包围。站在她的面前,我一遍遍地问自己,这就是范老夫子笔下的岳阳楼吗?她静静地屹立于晨曦中,犹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无语望着脚下的湖水滚滚东逝!
登上岳阳楼,极目远眺,让那千年沧桑的历史风雨和古人不朽的诗句一一注到心头。那些灿烂了许多个世纪的人文景观也在思绪中渐渐地鲜活起来,我仿佛又看到了李太白和贾至在洞庭湖中泛舟共游的身影。这时,一阵微风吹响了檐角的铃铛,拉回了我飘远的思绪。抬头望去,八百里洞庭湖涛声依旧,巍巍岳阳楼依旧。只是那个曾被贬于此的范仲淹老先生已经酣然睡去,只留下那篇世代传诵的《岳阳楼记》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让后人去细细品味。
游洞庭湖当然要去君山。古有“到岳阳不去君山则不算到过岳阳”之说,因此,君山是不可不去的。君山是洞庭湖中一个美丽的小岛。她就像溪边浣纱漂菜的清纯秀丽的山妹子,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无意间就勾去了你的神思。
如果说迷人的山水景观是君山的骨骼和血液,那么依附在君山岛上丰富的文化积淀无疑是其最具生命的灵性和魂魄。君山这个小小的岛上文化遗迹之多,令人咋舌。
上岛的第一个景点是一个封山石刻,那是秦始皇所遗留。传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巡游到洞庭湖,恰遇湖上狂波,甚是恼火,于是他下令封山,决定让洞庭湖也成为一个驯服的臣民。在岛的一侧有一棵大树,上面挂着一口古钟。信史凿凿,这是宋代义军杨幺的遗物。杨幺为了对抗宋延,据守此岛,但最终为岳飞所灭。岳飞是一位名垂史册的英雄,他的抗金业绩,发出过民族精神的最强音。但在这里,岳飞扮演的是另一种角色。这口钟,时时鸣响着民族精神的另一面。岛上还有古庙废基。据记载,佛教兴盛时期,这里曾鳞次栉比,拥挤着无数寺庙。连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也不甘寂寞,在这美丽的小岛上留下了处处仙迹。在岛的腹地还有湘妃祠和尧的女儿娥皇、女英的坟墓,以及有着浪漫爱情传说的柳毅井等等。许许多多的游客就是在这一个个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的感染下,才真正认清了君山这个美丽的小岛。君山的灵性也正是从这一个个优美动人的故事传说中流淌而出。
从君山回来已是日落时分,如血的残阳使八百里洞庭湖变得格外壮观。面对滔滔流逝的湖水,我的思绪就像波涛似地翻腾着。我深深地感悟到,作为个体的生命是多么渺小和短暂,山水的律动和人文的精深才是生命的永恒。只有把心灵交给山水,把真情融进历史,你才能真正读懂洞庭湖永恒的灵性和精髓。
◆梅岭品梅记◆
转眼又到了梅花盛开的季节。这几天天气特别暖和,听说南雄梅岭的梅花开得正盛。“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于是,初春的一个周末,我与几名好友相约一起也去梅岭凑凑热闹。
这天天公偏不作美,早晨还下了点雨,天空濛濛的,一派淡灰色的调子,但这丝毫也没妨碍我们去赏梅的兴致。我们一大伙人乘车经过近两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了梅岭山脚。下了车,发现一同去看梅花的人特别多。有的三五一群,有的一家老小全部出动,大伙儿有说有笑沿着古道石阶兴致勃勃地往山上走。平日沉寂幽静的大山,因为有了这些看花的人而显得格外热闹和鲜活起来了。
梅岭是“中国六大赏梅地之一”,自古便以“梅开庾岭为香国”之称而名闻五岭南北。千百年来,苏东坡、朱熹云、何香凝等一大批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咏梅佳句。北宋大学士苏东坡遇赦北归路经梅岭写下了《赠岭上梅》:“梅花开尽杂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何香凝先生的《咏梅》借景抒志:“南国有高枝,先开岭上梅。吟风高挺立,不畏风雪吹。”。还有开国元帅陈毅也曾带领游击队在梅岭战斗过三年,并因此写下了流芳后世的《梅岭三章》。清乾隆年间一对联云:“红白花开两样雪,来往人占半边山”,就是梅岭梅盛人旺的生动写照。
此时的梅岭,疏影横斜,暗香浮动,让人叹为观止,留连忘返。古道两旁各种梅花竞相盛开、争奇斗艳,有冰清玉洁的白梅,有娇艳欲滴的红梅,还有淡黄雅致的腊梅。花儿开得正盛,“千朵万朵压枝低”,每一棵树都在炫耀自己的风华,每一朵花都在微风中枝头上翩跹欢笑。面对着这一望无际的花海,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觉得这一片花海在向四面八方伸展,好像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扩展。浸润在这花的世界里,空气中似乎飘拂着幽幽清香,仿佛连脚下那绿茸茸的细草和碧莹莹的苔藓都在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大伙都是去赏梅花的,可是这梅花到底怎么个赏法,谁也说不清。有的人这里瞧一瞧,那里看一看,有点走马观花的味道。有的人很细致地驻足观察这一朵那一枝殊异的姿态。有的人贪心重,伸手拉过一枝花来,或者干脆翘起鼻子一嗅,再嗅,恋恋不舍。有的人看花,一面看,一面自言自语,或者嘴里低吟着什么。喜欢摄影的人抱着相机跑来跑去,不知是照花还是照人,是怕人遮花,还是怕花遮人。面对这绮丽如画的美景,人们好像都醉在花丛中了。
看着看着,觉得有点累了,找个地方坐下来休息一下。刚刚坐下,便听到旁边一帮人在谈论这漫山遍野的梅花。
有人说:“最好是清早来赏梅,迎风带露的花更娇媚。”
另一个接着说:“还是斜风细雨赏梅好,花瓣着雨胭脂透。”
有人说:“也许月下赏梅更好,那时候一定是暗香浮动,花气氤氲。”
有人说:“如果现在下雪就好了,踏雪寻芳,乃是人生一大快事也!”
有人说:“下星期再来赏梅,要不然这花就要落了。”
有人说:“不怕花落去,明年花更好!”
好一个“明年花更好”,我一面听着他们的话,一面望着满山如潮的梅花,心中不由生出感慨:繁花似锦,盛世如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