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怡文诗集《怡情记忆》小序
钟灵毓秀的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英才辈出,《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便载有从五代至清宁都籍文学家十六人。宁都一向被被誉为 “文乡诗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宁都党政领导和文联等相关部门,秉承“土尚故文”的优良传统,狠抓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推动文化亊业大步迈进,涌现了一大批朝气蓬勃的文学艺术人材。2002年开始,因为承担霍英东基金会和铭源基金对红三角老区实施“文教扶贫”善举的具体工作,我有幸与宁都的文朋诗友结缘,其中,当时还在县文联工作的罗怡文,便是交往较多的女作家、女诗人之一。2005年8月上旬,罗怡文与其他赣南文友一起,参加了我们组织的“红三角文化人赴南沙海滨新城采风创作”活动,写了《南沙行•水乡一条街》等诗作;当年10月,她和宁都文友又接待了前来采风创作的著名诗人叶文福,推动了全县文学“发烧友”的创作热潮,诗友们成立了“翠微峰诗社”,自筹资金出版《翠微诗刊》,她是积极支持参与者;第二年,因工作需要调任县妇联主席的罗怡文,依然身体力行支持文学创作,主动联合教育部门和文联,策划组织了该县首届校园文学夏令营活动,为延续文化薪火做实实在在的基础性工作……
作为基层一个部门的主要领导,罗怡文的工作是极其繁忙瑣碎的,我为落实捐助该县河东中学具体亊项,先后多次到宁都,每次与她见面,总听到她言谈中透出的处理各项亊务,尤其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方面大量棘手工作的苦辣酸甜气息。她是一位热情如火、爽朗阳光的坚强女性,对故土乡亲的深厚情感,对工作极其负责任的态度,让与她交往过的人无不深受感染,仅与她短暂交往过的叶文福就曾对我赞赏道:“有这样热情能干的领导支持,你们的夏令营一定能办好!”
我在这里提起以上这些旧事,是因为最近罗怡文从电子邮箱里发来的诗稿《怡情记忆》,让我有机会较为集中地赏读了近些年她在繁杂工作之余写下的作品。“诗如其人”。是我读这些作品的强烈感觉。全书收录的六十首抒情短诗,分为“品味人生”、“拥抱乡村”、“点燃生命”三辑,内容丰厚,格调明快,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不论是写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感悟,还是眷恋故乡父老乡亲的至情至性;不论是缅怀本土英烈的浩然正气,还是关注底层草根生存状态的悲悯情怀……无不体现一位诗人热爱生活,思考人生,奋发进取的本色与良知。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在评说世界大文豪歌德时说过:“是的,用精神来理解一切,用盛情来拥抱一切,凌驾于一切之上,而不专门屈从于任何东西——这就是生活!可是,这种生活,只为站在人类的前列、起着代表人物作用的那些人所有。”(《别林斯基选集》)我们当然不能把罗怡文与歌德作简单的比较,但是,在“用精神来理解一切,用盛情来拥抱一切”这一点上,正可作为罗怡文诗作的一种摡括。
罗怡文的所有诗作,都是她以一颗热情真诚的心灵拥抱生活的结晶。她写《乡村》《熟识的画面》:《古村东龙》《空空的旧屋》、《轻轻的月光》、《客家米酒》和《栀子花》香《石榴花红》……她写《插秧》劳作的“汗注如雨”,也写“对于世界这只是片贫瘠的红壤/ 对于你们这却是个丰富的世界/ 脐橙真的熟透了”(《脐橙熟了》)……浓郁赣南乡土气息扑面而来,给予读者亲切真挚的美感享受。她对平凡瑣屑日常生活的发现与描写,也令人过目难忘。请看《面膜》:“有一种叫面膜的东西/ 离女人很近/ 它柔软 它舒适/ 它欲念 它时尚/ 它与女人的脸/贴得很近 很紧”。这样精准的描述已够新鲜的了,但作者并不满足于此,她进而写道:“我躺在面膜床上设想/ 如果面膜有了表情/ 有了温度/ 有了感觉/ 有了肤色/ 那么我的脸是否也成了面膜”。如果不是全身心地拥抱生活,哪能有这样透澈的理解呢?
拥抱生活还必须理解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具备洞察生活的能力与热情。罗怡文诗作在这方面有出色的表现。仅举《背景》一诗为例:在当今的体制之下,一个人的升迁变化似乎都离不开某些众所周知的“背景”,作为一位来自乡村的普通女性,她深知自己没有任何可以依傍的“背景”,有的是“贫穷给人烙下的印记/ 是那么深入骨髓/ 但我喜欢乡村的背景/ 简单的生存方式/ 更能感动人的心灵……”她“庆幸贫穷没有淹没我的热情”,她靠的是这种对生活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工作,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仅此举止言行还不够,她深入“背景”的核心,清醒地认识到的是——“人生的许多不同背景都要尘封/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 没有人能拥有永恒的背景/ 背景被审视的意义就是遗弃“!这几行诗,堪称警世之言,值得每一位初涉人世的年轻人记取。
与生俱来的对故土乡亲的朴素而刻骨铭心的情感,使罗怡文对生活的理解不是冷冰冰的,而是带着一种撼动人心魄的力量。她的《种菜的父亲》一诗,写的是:“清晨的阳光很好/ 秋后的小城喧嚣/ 父亲瘦弱的身影/ 匆匆穿行/ 挑一担新鲜的蔬菜/ 流一路淋漓的汗水”。正巧上班的“我”看见了,“我快步向父亲走去/ 想把劳累的父亲迎住/父亲却毅然随流动的人群远去/ 把一晃一晃的背影/ 扔给我被拉直的眼神/……父亲给我的谨慎距离/ 直砸得我心隐隐生痛“!是父亲怕自己给进城“当了官”的女儿“抹黑”吗?多么善良的纯朴的老农心理呵!读到此,我心灵重重一震,几乎禁不住掉泪了!作者饱含深情写下最后的诗行:“父亲啊父亲/ 我在心里轻声地呼喊您/ 您的瘦弱没有伤及女儿的尊严/ 而您那千沟万壑的面庞/ 却永远是我心底最美的容颜/ 大爱无言父女情深/ 没必要把一种痛/ 烙在另一种彻骨的痛里”!这是一首足以感动天下所有善良儿女的精采之作,它产生的精神力量是可以永恒的。
“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这是著名俄罗斯诗人普希金在《先知》一诗中的宣言。从事基层妇女工作的罗怡文,日常繁忙的工作中自然少不了做大量政治思想工作,但她同时坚持业余创作,用诗歌抒情言志,用诗歌点亮更多人的心灵。让我们为之献上真诚的掌声,也寄予更大的期望!
(2010年11月13日于粤北山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