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五月诗笺

 首页 | 评论 | 诗歌 | 散文 | 古典诗词 | 诗意小说 | 菁菁校园 | 海外心羽 | 八面来风 | 精品原创 | 个人诗文集 | 诗文竞技 | 散文诗 | 诗社公告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五月诗笺>>散文>>关于霜的功罪故事及诗句
 
关于霜的功罪故事及诗句
  文 / 陈迅工



     这篇关于霜的功罪故事及诗句的随笔杂感,得从我拍的一张照片说起。
     冬至前的一个早上,我登森林公园莲花山途中,于寺庙前一块开阔地,见到少有的一幕:一片晶白的霜铺盖在芦苇杂草之上。我不由自主地端起相机将眼前的景象拍了下来,此外,还有阳光穿过丛林浓雾的即景。
     朋友问:霜有什么好拍的?答曰:值得拍的理由有三。不比我老家湖北,广东这里霜少,如今闹市区更少,此其一。霜少,雪更见不着,姑且把霜当作雪,此其二。相对于雪,这霜晶有如露珠,停留时间短的多,转瞬即逝,此乃三。一句话,少见多怪。
     众所周知,与雪相比,霜从来不起眼,极少登堂入室。文字也好,绘画也好,对霜涉及甚少,难见霜的踪影。今天我既然“多怪”,那就怪到底,于是,先翻阅旧书,后上网搜寻。经过一番搜寻,果然发现不少以往知之甚少的奥秘;经过一番筛选、整理、订正,霜的形象在我脑子渐渐丰满起来。我讲订正,是指纠正原文不妥之处及错别字。
      这奥秘,包括霜的功罪故事及诗句。
     霜,一种自然界常见的自然现象,它没有雪那么醒目,却比雪分布更为广泛。南方难以见到白芒芒的雪,却容易见到细薄的、呈晶体、粉末状的白霜。
     霜,露所凝也。湿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霜的形成,不仅和上述天气条件有关,而且和地面物体的属性有关。霜是在辐射与冷却的物体表面上形成的,所以,物体表面越容易辐射散热并迅速冷却,就越容易生霜,如表面积较大的草叶,如表面粗糙的土块。
     霜的出现,说明当地夜间大气稳定,降温强烈,天气寒冷却晴朗,往往会维持好几天晴空。我国民间有“霜重见晴天”的谚语,道理就在这里。
     霜冻作为“旱涝风冻”四大气象灾害之一,在我国史书和地方志中都有关于霜害的记载。可有谁知道,这里面竟隐藏着一桩千古奇冤。
     霜冻灾害并非由水汽凝结成的白色晶体—霜本身所为,也就是说,并非因霜而冻,而是由与白霜同时存在的零下低温而冻。大气中水汽凝结成霜时,不仅不会吸收热量降低气温,反而会因释放出大量的凝结潜热而减缓气温下降。也就是说,不但并非因霜而冻,而且霜还阻止冻。贡献者反倒成了替罪羊,你说冤不冤?
     当然,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上,白霜也不是净背黑锅,同样也有因诸如此类张冠李戴,而冒领“荣誉”的情况。这“荣誉”因秋天的美景红叶而得,因为人们一般都认为,秋天的红叶是由于“霜打”而形成的。此话怎讲,有诗为证:
     “黄栌千里月,红叶万山霜”(明戴缙);“秋色何时来,万里霜林丹”(清颜光敏);“半林残叶戴霜红”(唐牟融);“霜落秋城木叶丹”(清吕履恒);“柿叶翻红霜景秋”(唐李益)。当然,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了。
     然而又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诗句仅仅反映大自然中同时出现的霜和红叶,两种现象彼此之间其实还存在一种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如果说前面的诗句没有顾及到,那么下面的诗句便点明了两者的因果。如“清霜醉枫叶”(元许有壬),如“新霜染枫叶”(宋杨徽之),一位现代诗人甚至还赞叹“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呢。
     不过,话又得说回来,实际上树叶的变红与白霜本身无关,而是低温造成叶绿素破坏多生成少,红色花青素显现的结果。
     霜,以农作物受冻害而蒙受“千古奇冤”,又以红叶佳景而赢得“百世流芳”。可以说,在其他天气现象中,以至于世间其他事物中,大概再没有像霜如此这般,兼大“功”大“罪”于一身的戏剧性故事了。
    关于霜,还有以下名诗佳句待我们品赏,比喻或寓意冷酷的,哀伤的,严峻的,高洁的,等等,大家不妨对号入座般地甄别一下,如何?

    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晋陆机之文赋);

     王思远恒如怀冰,暑月亦有霜气。(南史之陆慧晓传);

     客舍并州己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唐贾岛之渡桑乾);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宋范仲淹之渔家傲);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毛泽东诗词)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毛泽东诗词)

     
2010/12/26 0:54:18 发表 | 责任编辑:冯春华
本文共有评论 -2 篇︱已被阅读过 535 次    查看本文的评论
 
网上大名:

评论主题:

您的评论:
 
验证码: 2639  

 
友情链接: 武江起航网络┋CNH个性网址航┋诗歌报汝莲茶分销平台阿君软件工作室SEAGATE女子诗报韶关新闻网韶关民声网
名誉社长桂汉标社长冯春华┋诗社Email:fch928@163.com 五月诗笺微信公众号:maypoetry ┋ 网络技术:SEAGATE

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亦可转载,但必须署明作者及本站网址!
Copyright © 2008-2029 五月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5603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