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宁都,鱼眼雪像珍珠,不停地洒落在地上,跳跃着,似乎在为新年的到来而欢呼。应邀参加罗怡文诗集座谈会的我们四位五月诗人,由罗怡文安排她在韶关的朋友派车送我们上路。五个小时的旅途,我们没有一点疲惫。远远地出城来迎接我们的,是罗怡文的爱人、宁都教育局付局长郭斌和他的同事。他们乘坐的桑塔纳车顶上还残留着白雪,并没有让我们感到天气的寒冷,相反,宁都人的热情,就像温暖的春风,扑面而来。跟着桑塔纳,我们有了就要到家的感觉。罗怡文一路的电话问候,让我们想象得到她在宁都的期盼心情。罗怡文,我只见过一面,日子已经不很记得,大概是2005年的8月份吧,是红三角文化人的南沙采风活动。稳重、热情、朴实,是我的记忆。这么多年过去了,从桂老师的介绍里,听说她从文联主席的位置调到县妇联任主席。离开了她热爱的岗位,离文学似乎远了。一个80多万人口的大县,妇联工作的复杂繁难可想而知。因为同是客家人,罗怡文那略带客家口音的普通话我还记得。记得那年一起采风的还有赣州的文朋诗友,钟东林、张青云、龚文瑞等,不知这次能否见到。
桑塔纳领着我们进了宁都县成,桂老师说,宁都又有了不小的变化。我是第一次来宁都,对宁都的了解也是限于网络的文字。在出发前的两三天里,我专门下载了赣州市和宁都县的资料,很认真地进行了突击性的了解。同行的四人中,张宗君也是第一次踏入宁都的土地。而桂汉标老师和邓妙蓉诗姐已经是宁都的熟客。在铭源基金会资助的几十所大中小学中,宁都的河东中学是其中的一所。大余的梅关中学和池江小学,是铭源基金会的资助进入江西的开始。当时主管文教的大余县委副书记杨文光升迁为宁都县县长后任县委书记,因为这个关系,铭源基金会的资助进入到宁都。桂老师他们选择了城乡结合部的河东中学,规划立项建设到验收,几年中连续奔波好几次……汽车左弯右拐,在繁华的街市中穿行,最后,桑塔纳领我们到了宁都宾馆。
罗怡文已经早早的等候在哪里,握手之后,后面一连串的温暖的手伸过来,这其中就有原来的县教育局局长、现任县政协副主席的谢帆云。谢主席是见过几次面的,所以我的兴致又有了增添。在寒暄之后,桂老师被一个高瘦的男子握着手不放,“桂主任,说得出我是谁吗?”桂老师连忙从新打量起这个人来。“是,是卜……”“卜利民!”原来是赣州文学院的卜利民院长,他们曾于2005年国庆节期间同在福建龙岩地区连城县《客家文学》创刊十周年庆祝活动中相识。安顿下来后,罗怡文领我们一行分坐几辆车来到新县政府旁边的一个酒店里。步入餐厅,一屋子的人满满的,这其中就有原赣州市文联付主席钟东林和原《赣南日报》文艺部主编张青云。认识的和不认识的,罗怡文都领我们一一介绍。让我们意外的是,宁都县的副县长吴新国,他们已经在这里等了不少时间了。原以为我们会在一小时前到达,但我们走错了路,在路上耽搁了近一个小时。更让我们惊讶的是,在等候我们的人中,竟然有三位是江西省文联和作协的领导。当江西省文联主席刘华的手与我们相握时,我们一行四人惊讶的是罗怡文的能量——一个县级作者的作品座谈会,竟然能够把省的文学艺术界的最高领导请到场!看来,我们对罗怡文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对其作品的解读上。
因为人比较多,用餐分别在两间房里进行。韶关来的我们,被安排在“贵宾席”上,与吴县长、刘主席等在一桌,桂老师坐在刘主席与吴县长的中间,这是本席“至高无上”的位置。我把相机放在了宾馆里,很遗憾没有把这历史的一刻记录下来。席间,由谢帆云副主席做主办方的当家人,对江西省、赣州市以及来自韶关的我们做了介绍,并代表宁都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一月十二日早上起床,我们看宾馆大院里的花木车辆和屋顶,无不盖着夜间下的雪,天气依然寒冷,想不到却艳阳高照,为这次文学活动营造了温馨的氛围。宁都宾馆的三楼会议厅。上午九点前,参加座谈会的各路诸侯陆续入席。在会议厅的正面墙上,“罗怡文诗集《怡情记忆》出版发行座谈会”的红底黄字横幅格外醒目。会议厅的正中是一个椭圆形的会议桌,主席位置是刘华主席,左边是吴新国副县长,接着是桂老师,过来是江西省作协副主席李晓君和某杂志社的主编江子,再过来是钟东林、县文联主席叶靖华,过来是卜利民,与刘华主席相对的是赣南日报的老编辑杨遵贤。说到这个杨遵贤,他还是跟我“同届”的呢,1977年恢复高考,我是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参加,他是以老三届的身份参加,不同的的是,他如愿考上了大学,而我却当年名落孙山。刘华主席的右边是座谈会的主持人谢帆云,靠着谢帆云的是座谈会的主角罗怡文,接着是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罗玉生,过来是我、邓妙蓉、张宗君,坐在张宗君右边的是赣南师范的钟俊坤教授,在钟教授和杨遵贤之间的是张青云、何春兰。在我之后,还有两排座位,我的对面江子后面,又还有三排座位,杨遵贤后面,与刘华主席相对的另一面墙下,也摆了一排座位。进入会场,首先是签名,一本八开大的红色签到本摆在入门的一张桌子上,由工作人员引导着与会者逐一签名。今天的主角罗怡文满面笑容的站在门口欢迎着到会人员。《怡情记忆》的封面设计曾鑫辉先生还捧来了一大束鲜花,罗怡文接过鲜花,笑容比鲜花还要烂漫。我连忙连续按下快门,记录下这动人的瞬间。用“座无虚席”已经不能描述今天的会场,因为除了每个位置都坐满之外,门口和一些地方还站着一些没有通知到却自发前来的文友。站着的人当中,还有罗怡文的爱人和刚从南昌大学放假归来的女儿,他们是座谈会的“义工”。
上午九点,主持人谢帆云宣布会议开始。他首先代表县四套班子和宁都人民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对座谈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用热情洋溢的语言介绍了罗怡文的情况和怡情记忆的出版概况,对罗怡文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创作给予肯定。吴新国副县长代表县人民政府对座谈会的召开致辞。值得一提的是,在接下来的四个小时的座谈会中,吴县长一直在场,并且认真聆听每一位与会者的的发言,这在文学艺术界的会议中是极为罕见的,体现了宁都这个文乡诗国的领导对文学艺术的高度重视和对文艺工作者的尊重。接着罗怡文用诚恳的语言,谈了《怡情记忆》的创作体会并致答谢辞。三位发言过后,是专家点评和文友自由发表评论时间。在接下来的三个多小时里,话筒传来传去,间中还出现争抢话筒发言的现象。主持人宣布自由发言开始,举手的就有好几个,最先抢到话筒的是一个叫做陈英的女作协会员,接着发言的是宁都县作协名誉主席陈东兵、作协副主席谢直云、温洪森,他们从个人的角度,对罗怡文的创作和《怡情记忆》谈了观点。第五个发言的是被人们称为“何大”的何春兰。何春兰原来是宁都交警,因为工作出色,已经调到赣州交警任职。何春兰、杨玲娟、罗怡文是宁都文坛三姐妹,被文朋诗友戏称为“三姨太”,她们还出版过散文合集。何春兰的发言,声音洪亮,充满激情,会后有人说她根本就不用麦克风。“说个没完”是对何春兰发言的又一种评价。是呀,作为姐妹,罗怡文出诗集,能不高兴吗?能不骄傲吗?能不多赞誉几句吗?另一位女作者陈瑛的发言也充满姐妹深情,道出了罗怡文“人品与诗品高度统一”的特色。话筒传到我们后面的一位叫做郑南生的手中,他说,罗怡文与他是“三同一别”,三同是“同命运——无背景,靠自己的努力走到今天”,“同事——都是文化工作者,曾经在一起共事”,“同界——都是文学艺术界”,“一别是男女不同,更大的差别是罗怡文坚持文学创作,且有成绩”。赣南师院的教授、文艺评论家钟俊坤先我们拿到话筒,他从文学评论的角度对罗怡文的作品进行了简要的评价。曾鑫辉先生拿到话筒后,竟然用浑厚的男中音朗诵起罗怡文的一首诗来。江西省作协李晓君副主席的发言,分明就是一个讲座。我在认真听的同时,用摄像机把他的发言全部摄录了下来。可惜在输入电脑时,该死的张宗君不慎把它删除掉了。在听了大家的发言后,我几乎打消了发言的打算——一些原来准备要说的话,已经被前面的发言者说了,再者,聆听,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但是,不说又不礼貌呀。还是张宗君先开了口,他说,罗怡文的诗就是一坛客家米酒,味道醇厚,越喝越香浓。他的这个判断,还被后面的一个文友引用。邓妙蓉原来也说放弃发言,但在传递话筒给我的一刹那,她改变了主意,用带有浓重粤语的普通话讲了几分钟。轮到我了,我把原来准备的发言提纲抛开,说了下面一些零碎的东西:我们是来学习的,今天的座谈会受益匪浅,比如李晓君主席的讲话就是一个很好的讲座;罗怡文的是个题材广泛,不只限于农村,“一次偶遇、一点感怀、一株花草、一缕阳光、一片风景”都可入诗;罗怡文的诗语言质朴,表达非常的直截了当,与我们众多诗人原来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写诗语言不同,“直白、浅白”同样很美。第三,我建议宁都的朋友可以把《怡情记忆》做进一步的打造,比如用摄影“诗配画”,用录像“深化”罗怡文诗歌的内涵等。
钟东林说,对一本诗的尊重,就是对文化的尊重;对一个诗人的尊重就是对文人的尊重。宁都县宣传部举办这个座谈会,充分说明宁都领导的开明。他说,关注三农,是我们文化人的责任。罗怡文的诗歌,大多题材取自农村,关注乡村是罗怡文诗歌的一个特色。对于罗怡文的诗歌,可以这样来解释:丰富的极致是不包装;绚烂的极致是平淡;最丰富的大爱是无声。
卜利民说,文字也是江山。宁都创造了宁都现象。
张青云从编读关系谈了罗怡文的创作和成长。
杨遵贤说,对罗怡文的印象,是在她十几岁时。当时罗怡文的一首诗,他指出了一些不足,罗竟然敢与老师顶起来。
宁都作协主席罗荣从罗怡文的散文谈起,为我们分析了罗怡文的写作风格。
江子总编在谈了罗怡文的是个优点后,从写作指导的角度说了一大段话。归结起来主要有:不要过多的描写诗歌对象;多一些虚拟的角色,文学是想象的;要更多的假如是个技巧。
宁都县诗词学会的宁永红等也做了发言。
十八九个文友发言下来,时间已经到了中午十二点钟,这已经到了座谈会原定闭幕的时间。然而,还有不少与会者要争着说下去,这时,主持人谢帆云主席只好打断大家高涨的兴头,因为议程还有几项要进行。
县文联主席叶靖华说,昨天还是瑞雪纷飞,今天已是艳阳高照。她从宁都的文化建设的角度,回顾了县歌的创作和“客家文化民俗之乡”的评选过程,指出。罗怡文诗集的出版发行,是一个良好的契机,通过文化的发展繁荣,擦亮“客家文化民俗之乡”这块金字招牌。
桂老师的讲话被安排在叶靖华主席之后,刘华主席讲话之前。其他领导和文友发言都是坐着,而桂老师却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从赣州近年来的两件大事说起,一个是新农村的建设,另一个是关注留守儿童问题。他说,江西的做法是让人崇敬的。赣州是文学创作的富矿,有深入挖掘的潜力。他指出,宁都的文学创作要注意系列意识、精品意识。在红色旅游文化的宣传打造上,要与时俱进,切近当代新的潮流,着眼于人类的普世价值,不要陷入标语口号的误区。赣州不妨向遵义、赤水学习。在谈到罗怡文的创作和作品时,指出了一些不足的地方,建议罗怡文在诗歌创作方面,多进行一些人性的思考;诗歌是形而上的范畴,在写作手法上,要在由实化虚上下功夫。
刘华主席讲话,已是中午十二点半过。他首先对罗怡文诗集的出版发行表示祝贺。他说,这是他参加的最长时间的一个作品座谈会,历史超过三个半小时。接着他指出,这个座谈会,已经超出了个人文集座谈会的界限和意义。对宁都领导和韶关诗人表示感谢。(吴县长此时插话说,这是政府工作内容之一)他说,早闻桂老师大名,在赣州在宁都,经常听到桂汉标的名字。他特别强调,希望五月诗人一如既往的关注江西,尤其关注赣南文学。他说赞同桂老师的观点,赣南是文学的富矿。他说,罗怡文的创作是出自内心的,离开文联,但文学追求没有变。作品可圈可点,不再重复前面文友的话。要特别指出的是,除了大家说的优点外,罗怡文的诗还有一点是感情真实、有力量。不足的地方是,技艺上还不够精熟,写得有点急,构思要有过程,要有耐心。罗怡文的诗歌,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多学习、多感悟。
中午一点,参加座谈会的全体人员,在宁都宾馆门口合影留念。
午饭后,刘华主席一行启程回南昌。我们四人在餐厅与他们一一握别,互道珍重。桂老师向刘主席发出邀请,欢迎他们到韶关来,刘主席也热情的邀约我们经常到赣南来,到江西来。
下午,在谢帆云主席和罗怡文的爱人、宁都县教育局副局长郭斌的陪同下,我们一起来到河东中学参观。河东中学张建国校长原来在县政协开会,专程请假前来介绍近几年的学校情况:当年铭源基金率先捐助这间以进城农民工子女为主体的九年制学校,带动了更多爱心人士支持该校,建起新的教学楼和运动场,原来只有七百多学生现在已扩展到二千多学生入读了,教学质量也日渐提高……我们听了都很高兴,争先恐后在“铭源楼”前留影。晚上,河东中学在县城设宴招待我们,谢帆云主席、罗怡文和杨遵贤专程陪同。河东中学工会主席曾娟带着她的女儿温家贝也一起来赴宴。温家贝小朋友只有六岁,还是个学前班的孩子,可她的一个举动,让举座皆惊。在妈妈的鼓励下,她奶声奶气的朗诵了自己创作的一首诗歌《我向流星许个愿》:“我想变成一条毛毛虫/长大后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我想变成一只小鸟/飞到天上尝尝白云是什么味道//我想变成一朵蒲公英/“呼”/被风吹到天涯海角。”……听完温家贝小朋友朗诵的一刹那,我和桂老师同时喊出了“天才呀”的惊呼。那稚嫩的童声,重重的敲击着我们的耳膜,用“振聋发聩”来描述,一点也不为过。我作为一个有32年教龄的教师,第一次经历这种场面,几乎目瞪口呆!新星,就这样升起!新星,就在自己的眼前!
第二天早上,罗怡文和女儿来宾馆陪我们吃早餐,杨遵贤老前辈也要回赣州。约九点钟,杨遵贤坐宁都法院的车在前面行驶,我们的车在后面跟着。因为有警车引路,一路顺畅,一个半小时就到了赣州。
在宁都行之前,桂老师就有安排,回来时在赣州停留,见见诗网的一个文友“梦的影子”钟晓艳。杨遵贤老前辈把我们领到赣州市中心后,我们就自己去寻找钟晓艳。桂老师只知道她在人民巷那片地方开了个饭馆,但从未去过,连钟晓艳都未曾见过一面。几经周折,走了不少冤枉路,最后经钟晓艳电话引导,在红旗大道的一条横街见到了一袭红衣衫的她。钟晓艳开的是一个快餐馆,我们到的时候正好有不少顾客在用餐。小钟说,近来餐馆的这条街正在修整,生意受了点影响,不过很快就会修好,生意会恢复。门面不大,一间课室左右吧。招呼我们的一间房的餐桌上早已摆满了赣州的各式特色小吃,看来钟晓艳为了迎接我们还专门做了准备的。都是第一次见面,但我们几个,连同司机苏师傅,也不客气,拉着钟晓艳连续的拍照。小钟落落大方,也不扭捏。桂老师还特意吩咐为小钟照几张单人照,用来上诗网。短短的一个多小时,我们见到了小钟的爱人,也就是老板,小钟的父亲,小钟的姐姐,还有小钟的两个小男孩。小钟的爸爸还告诉我们,小钟的弟弟,2011年研究生毕业,考到赣州的一间银行工作。饭还没吃完,小钟的爸爸起身离开,说是买了房子正在装修,要过去看看。看来,从大余山村走出来的钟晓艳已经在赣州市区落稳了脚根,已经开始从农村向城市转化。丰盛的午餐和几盒南安板鸭,让桂老师很是过意不去,在小钟夫妇送我们到高速路口握手告别时,硬是塞给小钟一个红包,说是祝贺她开业大吉呢。
冬日的赣南粤北,虽然寒气逼人,但我们短短三天的诗之旅,却充盈着温暖的阳光,这阳光是圣洁如雪的诗与热烈如火的情呵……
【2011.1.22夜追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