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中康之路:申新一家◆
我走访的第二个学生是申新。在众多同学当中,她家算是“中康之家”。施姓夫婿原是任职芒市教育学院的教授。她本人是潞西民族中学退休老师,每月享有近两千元的养老金,加上夫婿的教授级工资,经济基础虽是比不上大富之家,但还是属于富裕阶层。她家住宅占地四百余平方米,楼房建筑面积约占二百七十平方米,楼高两层。当时购入这幢两层楼洋房,市价约为五十二万元人民币。邓小平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改革开放政策,确实也让不少家庭走上小康乃至中康之家。像申新这幢两层楼的洋房,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全芒市找不到一幢。而今,像这样豪华的洋房,芒市到处可见。我的学生住上这样的豪宅的,就有好几个。我在香港混了二十三年,买不起一间四十平方米的住房。在新加坡混了十三四年,也只混得一间别人住了二十三年之后,转手卖给我的六十平方米的政府三房式组屋。以当时我购入这三房式组屋的市价,相当于人民币七十万元,足够我在芒市买一幢申新住的五十二万元豪宅,还剩下十八万元可以养老呢。真的是,此一时,彼一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生活,悬殊就是如此之大哉。在大陆,女的五十岁就可以退休,领取政府根据有关的政策规定,颁发的一份养老金过活。我的学生,除了在领导层工作的,女的大都退休了,我七十六岁还在工作。申新家中的长女,最近考获公务员,次女在昆明大学主修传媒系科。她们一家,可说是家庭美满,女儿事业学业皆有成。
施教授为人豪爽,好客,我和何秀兰、王焕兰、孙玉兰、张丽英、王爱梅、赵文琴、唐竹芬、齐瑞萍、吕国秀、黄秀
英及董秉翠在申新家享受了他们夫妻俩亲自下厨烧的午晚餐两顿美味佳肴,见到学生生活美满,家庭幸福、快乐,我感到很欣慰,但愿他们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知足常乐◆
二月十一日,我依照同学的安排,走访何秀兰的家。
何秀兰的住家是在芒市职业教育中心校园内。夫婿黄老师就在这所学校执教。何秀兰也是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大专毕业的待职青年,二女儿仍在求学。何秀兰已退休,夫婿也即将退休,一家生活安稳。说起住屋环境,改革开放后,他们都有很大的提升。眼下她家的住房面积大约有一百二十平方米。我当年在潞西中学,一家三口只有两个小房间,总面积不超过二十五平方米。房子建筑是土墙结构,而非水泥钢筋建造。我在新加坡大巴窑所拥有的三房式组屋,面积仅有六十平方米,仅是她家住房面积的一半。我当年花了十四万新币,相当于七十万人民币,从市场上购入这间二手房(前屋主已经住了二十三年),何秀兰拥有的这幢一百二十平方米住房,她只付出十五万左右人民币。两地房屋的差价何等惊人!吃饭时,我见到桌面有一盘青菜,我告诉何秀兰的夫婿,在新加坡的小贩熟食中心,炒这么一碟蒜苗青菜,收费是新加坡币八元,相当于人民币四十元。在座的同学一听,都“哇”了一声:“这么贵?在这里,要不了两元人民币。”听我这么说,何秀兰的另一半很知足地说道:就他们两人目前的收入,是足够维持一家的中等生活水平了。他们以为我早已退休了。我回说,我还在工作。七十六岁还在工作,他们很不理解,在大陆,这个年龄早已退休了。我说,退休了,没有收入,怎么生活?
何秀兰的另一半黄老师问我:“你没养老金领取吗?”
我回说,我不是公务员,不会享有这些福利。不像大陆,每个退休的职工都可以按工资比例和工龄享有一份养老金。
我们施行的是公积金制度。公积金是按照工资收入及年龄,每月按比例从工资中抽取固定的金额,加上雇主支付雇员的公积金存入个人的公积金户头,退休之日,才可以提取这份属于你的公积金(不能全部提取,还需留存一定的金额作为医疗保险)。我是一九九六年才回新加坡定居,公积金户头累积的公积金金额有限,只好继续工作。各在一处,各有各的生活条件。总的一句,他们现在的生活是平稳得多了,也幸福得多了。家里用的电器,诸如冰箱、三十六寸以上彩色电视机、电力发动的摩托车、电脑等等,一样也不缺。在六十年代,省级干部家里也未必有这些东西呢。
这一天,一起到何秀兰家中作客聚会的有:王焕兰、王爱梅、唐竹芬、孙玉兰、吕国秀、张丽英、申新。同学之间的友谊深厚,温馨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