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在武汉停留两天就启程前去上海,依约和世华文学家协会理事长、香港文艺家协会主席忠扬兄会合,然后前去苏州拜会我们心仪已久,神交多年而未曾见面的陈新老先生。
忠扬兄于八月二十七日由深圳飞上海虹桥机场;我于八月二十七日由武汉飞上海浦东机场。之后。由陈老先生的女儿陈嵘女士先到浦东机场接我,再到虹桥机场去接忠扬兄。
我刚下飞机,陈嵘女士就发给我一则短讯:“我高个子,剪短发,穿一件花裙,很好认。”我也给她回一则短讯:“我穿一件黑色柳条衣服,一头白发,也很好认。”
一出机场的接机大厅,我们都没认错人。千里之外到苏州,一眼就认上了,好不稀奇。真是缘分呐。
从浦东机场到虹桥机场,车程几十公里。做女儿的深怕老父亲过劳,没有让老父亲随车来接。下午四点多钟正是浦东至虹桥高速公路堵车的时间。陈老先生见我们久久未到苏州,深怕女儿怠慢我们,打了好几次电话询问是否接到人了,何时可以到苏州。还没见到他老人家,已经深深为他的深情厚谊所感动了。
忠扬比我早认识陈新老先生。十年前,他主编《香港文艺家协会》及《世界华文文学家协会》两份会刊时就认识陈老先生了。我是后来才认识,他曾经点评过我的习作。我的习作《一粒荔枝》付梓时,他写了一篇《忧世短章,伤时之赋——读骆宾路微型小说随想》作为附录收录在书中。这篇大作后来收录进他的著作《晬盘儿》(上下两册)书中。陈老先生博学多才,古文根底深厚;不仅博览群书,老人家每读一书,都有笔记或眉批。做学问或是研究,老人家总是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他点评我的习作,发稿之前,认真修改多次,令我感动,这是我们神交之始。有了这个接触,二零零八年我开始“千里之约”的计划时,决定到苏州探望他老人家。他建议我和忠扬兄同行到苏州走一趟。我和忠扬兄一说即合,苏州之行就这样敲定了。神交是缘,见面是福。“千里之约”也是“千里寻福”哟!
车子在苏州古城穿街走巷时,我们看不到有太多的现代化高楼大厦,感觉不到现代化城市那种挤迫感。古色古香的市容让人呼吸到一种高雅的古文化气息。一问之下,我们才知道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集中在新城,苏州的古城却严格控制各项古文化设施的环保,不像其它城市,发展现代化时,也将有历史价值的古文化一锅端了。这是苏州人民保护古物的决心与纯朴的感情。我似乎已经觉察到即将和我们见面的陈新老先生是一位拥有苏州人的厚道的性情中人。果然不错,车子抵达南林酒店,陈老先生已经在酒店门口迎接我们。办好入住酒店的各项手续,陈新老先生送我们到房间,叮嘱我们好好休息一阵,说
好晚餐在酒店的餐厅用膳的时间。
苏州的园林是苏州古城文化的特色。到苏州的人都会去园林看看,诸如拙政园、狮子林等。寒山寺也是游人非去不可的一个景点。毕竟它们只是一个点,一个旅游景点而非一个可称为镇的整体。这应该是我独爱同里古镇的缘由。历史上同里也称富土。有人觉得富土两个字过于招摇。经乡里人商议后,将“富”字一分为二,将“宝盖上”一点去掉,取其上半部“同”,将下半部“田”字加上“土”,成“里”字。据知“同里”也就是“古镇”之意。“富土”如果解为“富有风土人情”,未尝不可。
去同里之前,陈新老先生陪我们浏览了拙政园、博物馆、狮子林、寒山寺。也带我们到“吴人家”用餐,吃了苏州出名的“鸡头米”。游览寒山寺时,由该寺主持向我们介绍了寒山寺的历史,还上钟楼敲了三响钟声。但这不是“夜半钟声到客船”。
“苏州最好的山庄——旺山”,是我们到访的另一个休闲的地方。这是个林木环抱,幽静的山庄。那天,天不作美,下起雨來。雨势不大,但也非毛毛雨,不撑伞的话,也会变成落汤鸡。然而,在这雨天,邀约三五知己在这林木环抱的山庄品茶,别是一番滋味。这不是在繁华喧闹的城市的咖啡座喝
咖啡所能享有的感受。眼下山庄还在扩建中。那里虽是一个很好的休憩场所,但不同于同里。
八月三十日,我们离开苏州之前,特地走访同里。作为一个镇,它是一个整体,它不仅有自己的独特的地理环境,多姿多彩的风土民情与文化生活,也有它自己的经济基础和发展的模式。在城市化的扩张之中,它仍能保有一片净土,犹如同里的莲藕,出于污泥而不染,这是同里人的骄傲。这几天和陈新老先生的接触,谈论起他过往的教书生活以及创作生涯,就如和同里人谈起同里那样的亲切。陈新老先生是一介书生,他具有同里人的纯朴、同里人的清雅、同里人的厚道、同里人的好客、同里人风趣、同里人的豁达。来苏州之前,我听说陈老先生患有眼疾,视网膜脱落,视力有所影响。这几天与陈老先
生相处,发现他精神奕奕,这千里之约,宽人心呐!
苏州之行,万里行程,千里之约。这“千里之约”就像同里的河水,流过“太平”“吉利”“长 庆”三桥,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与同里长存。
中午,由吴江市同里镇镇长汝少峰、副镇长任苏俊、同里镇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主任朱颖浩招待我们享用一顿富有同里特色的丰富午餐。酒足饭饱,我们挥手告别苏州,告别同里。陈嵘女士备车送我们到上海,揭开了我们上海“千里之约”的行程。
|